第 36 期

2014 年 11 月 5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若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跨越M世代的閱讀推廣─香港中學圖書館參訪

本文摘要

閱讀在國中推廣是不容易的,所幸在12年國教的解放後,教師深思教學需要改變,閱讀更受重視,因此閱讀的腳步雖然走得慢,但是我們提早走一步,走的踏實,走的穩當。期望在未來閱讀力量能夠更為強壯。

 

 

      香港是距離台灣最近的並且也同時是使用繁體文字閱讀中文的地方,近年來香港在PIRLS評比名列前茅,台灣在這股動力刺激下,大力提倡閱讀推動與閱讀教學。然而香港自2000年實行教育改革後,不僅在做法上,在制度上也有相當大的轉變,他山之石可以借鏡,透過實地訪查,實境了解其學校圖書館經營、閱讀教學、閱讀推動,圖書館與各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等相關制度與作法,了解圖書教師扮演的角色及促進閱讀的任務。而此次出訪,更躬逢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在香港舉辦,昭珍老師親掏腰包,讓我們得以見識各地先進想法與作為,了解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新的觀念、新的角度,更讓我收穫滿滿。

一、 M世代的特色與學習
根據美國《時代》週刊的定義,“M世代”即“多工處理一代”(Multitasking generation),也可以指多媒體世代MultimediaGeneration,或者“電子世代”-e-Generation。他們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內運用不同的即時網路通訊工具,整天沉溺在MSN、Myspace、iTunes、網路遊戲以及雅虎通之中。
這個世代的特色是愛圖像勝於文字、注意力無法持續太久,傳遞快速、高感官刺激的數位介面,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能同時上網找資料、寫作業、聽MP3、用MSN和朋友聊天、收發簡訊、看Youtube等多工的學習方式,但只能平行地進行資料處理,而沒有能力完整地監控推導歷程。也就是說,他們的思考很發散、跳躍,但卻不夠深入、結論常無法回應主題。
時常透過圖像來傳遞訊息,時常脫離傳統語言文字的背後邏輯與脈絡意義,代之的是年輕人創意、搞怪、個性化、追求流行的噱頭。例如line貼圖的大受歡迎。
而因為多樣化的媒體,造就了他們“多項任務同時進行”的特徵。我們可以同時對著電腦螢幕購買東西、書桌前擺放書籍看三行文字,邊聽音樂邊寫資料,思考跳躍抓住文章大意卻不在意細節,使用圖像記憶,習慣劃出結構圖。對於高科技產品有興趣,且脫離不了3C生活,時常傳輸影音、圖片等,對於新出科技產品的使用有自信,不喜歡閱讀使用手冊但能快速熟稔。對於速度緩慢與高結構性的知識較沒有耐心,大多被期待能立即對資訊作出反應、擇取和整理知識議題與同伴們探究和分享。因此,M世代的學習多是較偏合作、任務、問題解決導向的學習方式。(侯一欣,2012)
因此,M世代的學生學習需要從幾個方向著手:

1. 閱讀策略的深化與統整
資訊科技的發達帶來知識爆漲,數位閱讀資訊的材料豐富,可以方便讀者連結及統整資料,但是這也會造成讀者在閱讀時大多只注重於文章大意,忽略細節,或容易分心忽略主題,造成內容結構及統整分析的困難。因此在Pisa(2009)閱讀測驗中,台灣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文章大意與其他國家無差,但在統整及分析能力上就落後許多。而台灣在民國98年開始於中小學推行閱讀推動教師,期望透過閱讀推廣活動大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學習能力。國小大力推廣閱讀活動以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及閱讀理解策略基礎進行,國中的學習目標則提升至獨立思考與能獨立進行探索的層次,然而國中至今推行2年,深入的閱讀與統整策略仍有待師生們努力深耕。

2. 合作式與任務型的分組合作學習模式
數位科技的使用導致M世代常常宅在家中,減少與人面對面談話互動的機會與次數,人際疏離。因此在學習過程若能設計出合作與問題解決的任務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自然透過分組合作,討論問題,增進互動與關係,學習合作、提問、解決問題、溝通與批判,反覆操練閱讀策略與邏輯省思,同時也能有發表的舞台展現。

3.  探索教學與差異化學習的重要
「數位落差」造成另ㄧ學習上的不公義及均等問題。M世代除了是多媒體世代多元世代,然而資訊獲得的多寡,更造成M型分布的差異。因此M世代的資訊素養培育更顯重要。教師提供多元資源與差異化學習,讓學生能夠個案學習,依據自己的程度與喜好擬定有趣的主題,進行探索學習,引發讀者成為主動的專業人員,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找資料,自己找答案,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成為專業的創發者而非只是資訊的整理者。

二、 圖書館在M世代扮演的角色
此次我們一行人前往香港參訪,最大的感受就是香港極為重視中小學的閱讀,認為閱讀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因此香港的中小學設立了「圖書館主任」,專款與專職負責,圖書館主任扮演的角色有:
1. 圖書館的管理者;
2. 推廣「廣泛閱讀」的統籌人;
3. 資訊專家;
4. 課程協作者;
5. 教學夥伴。

天下雜誌《閱讀,動起來2:香港閱讀現場》書中提到:「香港一所只有三十班的圖書館,有一萬本的藏書,圖書館主任每年有15萬元台幣購書經費,因此,她必須閱讀各式各樣的書評和選書的獎項,並且與各個科目的老師們討論,然後再選定每年所要採購的新書書目。此外,圖書館主任會為每一個班級上每週一~二次的「通識課程」,每周上課節數約16-20節課。圖書課課程內容及教學進度由圖書館老師負責編訂。(陳昭珍,2011)主任除此之外還得負責圖書館行政事務、推廣閱讀活動、與各科老師協同學習活動及訓練小志工等事宜,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圖書館主任們皆是活力滿檔、笑容滿面,為自己的教育理想堅持與負責耕耘。

圖書館在E化的轉型下,做出了許多變革,從原來被動的等著讀者上門,管理資料與書籍等轉演成為人文的服務態度與精神,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所有的資訊與資料的提供與服務都是以讀者使用與學習為出發點,從圖書館的空間規劃、服務時間、地點與擺放方式,E化資源的使用與提供,到學習單、閱讀心得,都是以教師上課與學生自學為鷹架規劃,提供支援及協作功能。

三、 全語言環境的推廣
香港的中學分為中文學校、中英文學校及英文學校。此次我們參訪的3所學校:吳祥川紀念中學為中英文學校,聖三一堂中學及培基書院都是英文學校。對於語言的重視由此可見。語言為學習的重要工具,透過2文3語的教學,學生們對於資料的蒐集更加廣泛,與國際接軌。因此,圖書館的服務及徵求英語教師,將英文圖書依年級、程度、主題建議建立分類,並設置班級書箱,讓教師可以上課使用並且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愛看的書籍漸漸增進能力,打造舒適與生活的語言學習環境。

四、 服務與學習相扣連
香港的學校圖書館不只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而存在,更為了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而存在(陳昭珍,2011)。閱讀與學科課程系統化的結合,為了陶冶學生的人格,期望讓學習者達到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狀態。因此要如何支援「學」與「教」,香港中學的作法是:

1. 深入地與學科共同探討與設計課程
在學期開始前與各學科老師討論學習主題,共同設計學習活動,準備個主題書籍,配合各科閱讀活動,並且提供閱讀學習單,讓此活動是「有計畫」的學科閱讀、有主題書目的學科閱讀。依據學科及年級老師要求做法,設計閱讀報告,並且利用通識課程教授學生資料蒐集、整合及寫作報告的能力。

2. 提供師生便利的資訊查詢服務
圖書館提供最新的資訊及舒適的閱讀空間,此外提供平板閱讀及資料蒐集媒材。圖書館設有小志工協助讀者提供諮詢服務,也中英文學科老師常駐圖書館中協助提供圖書諮詢服務。並且實有師生新書推薦、好書推薦等活動,設有圖書館專刊,讓資訊更便利傳送到讀者手中。

3. 提供師生便利的學習鷹架資料使用
為學科配上最適當的閱讀選材,圖書館主任會負責選書,設計閱讀建議及指引,擺放在圖書館及學校網站上,供師生們自由取閱及下載,資訊透明,並且跟學科教師討論達成共識,讓學科教師除了要求學生閱讀這些書,並批改閱讀報告外,沒有額外的負擔。這種與學科教學結合在一起的延伸閱讀,除了提昇閱讀力外,更提昇學生的學科能力。

4. 提供論文與心得發表園地
每個讀者都需要發表的園地與分享的平台,而學校正是提供啟發智慧、學習分享交流的園地。因此香港中學的課程設計,在初中設有小組報告,小組專題論文分享;而高中則設有個人論文,包含中文論文每學年一篇,英文論文一篇等活動。而論文的內容將成為大學推薦甄選的重要參考資料。因此,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時無不卯足全力,仔細學習每一個閱讀策略及資料蒐集步驟,並且學習寫作報告的能力。除此之外,尚有戲劇表演、上台報告等活潑的舞台展現。
而我們在參訪時也遇到服務學生分享他的專題論文及研究目的,讓我們更實際感受到香港閱讀教學的成果。

5. 小志工訓練社團與提升素質
最令人讚嘆的就是培基書院的小志工團隊們。這個圖書館小志工團隊是學生們利用課後時間進行的社團培訓,從空間介紹、訓練內容及接待來賓、布置展館、參與與執行閱讀活動、刊物設計,海報等等都是由學生們利用社團及課餘活動自行規劃設計。
小志工們從一年級招生新生,參與閱讀活動,發現閱讀的重要及樂趣,參與圖書館小志工訓練,還有面試活動,測驗服務態度及能否堅持信念到自我成長,每月共讀書籍,全部由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進行,老師從旁協助,行之有年。
因此參與的小志工們最佳的獎賞即是:「我是一個圖書館小志工」的榮譽。能夠從服務訓練中成長自我,增廣見聞,讓我們看見人格教育的養成與典範。

五、 反思:
台灣中小學閱讀教師擔演著學校推廣「廣泛閱讀」的統籌人、知識管理者、資訊專家及課程協作者的重要角色。為此目的,閱讀教師可以校園裡面多做些甚麼?

1. 閱讀推動教師可以主動與學校教師建立共同教學關係
深入各學習領域,以閱讀、資訊利用素養、專題研究等方式協同教學,共同規畫學習課程及學習活動。

2. 閱讀推動教師能透過學習任務,小組討論與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直接在課堂上運作練習,更積極課堂教學與互動。並且提供更多閱讀資料,讓學生在閱讀中增加生命經驗,在生活中關聯閱讀的內容,並且懂得如何溝通與表達,將學習到的知識在生活中能自然運用與溝通協調。

3. 在閱讀課程中,規劃圖書資訊教育,內容包括:圖書館利用、資訊檢索、圖書推薦、閱讀策略等。運用體驗式學習,指導學生思考問題、資訊蒐集及使用能力,讓學生透過操作及課程任務指導,增進學生資訊管理與學習的能力

4. 圖書館內中英文圖書能結合各學科教師一同開會討論書籍分類,建立適讀年齡及適讀程度建議。

5. 增能教師閱讀素養,整合多方資源
閱讀是全校總動員的事,每個老師都可透過自己的任教領域指導閱讀形塑閱讀氛圍。尤其是晨讀運動的執行更是直接仰賴各導師運作。因此積極辦理相關研習,鼓勵老師分享推行閱讀經驗,並且表揚老師們推行的成效,讓老師們對於閱讀投入更多熱忱與深具信心。

6. 閱讀教師社群分享,舉辦圖書教師定期討論分享會
目前全國中學閱讀教師約有300多位,教師來自多元領域,具有服務熱情且各有專長,及實作經驗,在資訊網絡的普及下,利用社群軟體建置閱讀教師資源共享,資訊傳遞及經驗分享,並舉辦圖書教師定期回流討論會,將各校優質的閱讀推動做法逐漸推廣至全國實施,活動的經驗可以立即分享及交流,也讓教師們帶領更多見聞回學校試作及分享,讓改變更快速,回響更熱烈。

結語
閱讀在國中推廣是不容易的,所幸在12年國教的解放後,教師深思教學需要改變,閱讀更受重視,因此閱讀的腳步雖然走得慢,但是我們提早走一步,走的踏實,走的穩當。期望在未來閱讀力量能夠更為強壯。
期望透過交流與參訪讓閱讀的願望─培養孩子的競爭力,啟發孩子主動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落實並且與周邊學校分享經驗並且合作推廣。

參考資料:
1.陳昭珍(2011)。閱讀為何可以不一樣:香港中小學圖書館參訪有感。教師天地 ,172,12-20頁。
2.柯志恩,黃一庭(2010)。圖像優於文字?N世代學生認知發展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193期,15-23頁
3. 侯一欣,2012。正視N世代學生的學習困境與可能性。台中市教育電子報,8期http://www.tc.edu.tw/epaper/index/view/id/191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