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期

2017 年 2 月 25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若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國中閱讀課程之理念篇

本文摘要

閱讀教學和語文教學最大的不同在於:語文教學選用教科書做為傳遞知識的橋樑,閱讀教學透過各類圖書引導孩子探索。但是既名之「閱讀教學」,老師就須有嚴謹的課程設計,絕非讓孩子漫無目標自由選讀圖書。本文即在分享自己在國中教學場域關於閱讀教學的課程設計理念,以達成閱讀教學的目標。

一、前言
  閱讀教學和語文教學最大的不同在於:語文教學選用教科書做為傳遞知識的橋樑,閱讀教學透過各類圖書引導孩子探索。但是既名之「閱讀教學」,老師就須有嚴謹的課程設計,絕非讓孩子漫無目標自由選讀圖書。本文即在分享自己在國中教學場域關於閱讀教學的課程設計理念,以達成閱讀教學的目標。

二、閱讀課程最佳經營狀態:讓閱讀影響化為無形,自然融入學習生活
  課程原理依據課程的結構和影響力,將課程區分為「正式課程」和「潛在課程」。國文、英文、數學等學科是正式課程,被規劃於課程表,有固定的施教時間,是大人認定重要孩子必須認真學習的基本能力。但是孩子在校時間耗費大量心神經營的人際關係、價值觀念、生活規範、休閒娛樂是潛在課程,除非大人發現孩子呈現問題,不然不會特意關注。事實上,大部分孩子對潛在課程的關注更甚於正式課程。孩子只選擇自己認同的,看重的,才願意投注時間學習。
  因此,最佳的閱讀課程經營狀態,我認為是將閱讀影響化為無形,自然而然融入孩子的學習生活。要達到讓孩子在乎閱讀的狀態,圖書教師或閱讀教學帶領者必須讓老師先重視閱讀,認同閱讀是完成教學不可或缺的元素,結合多數老師的力量,讓閱讀一點一滴進入孩子的日常學習。
  我曾經結合圖書資訊、散文寫作,手工圖書製作等議題設計七週的單元課程,邀請孩子閱讀與寫作。我發現:某一個班級多數孩子非常在乎完成一本自己親手繪寫的手工圖書,進行該教學單元的那段時間,舉凡國文課、數學課、班會課……,只要是任課老師同意運用課堂零碎時間,大部分孩子就會拿出手工圖書的作業製作,而且非常專注。這就是讓孩子在乎閱讀,孩子願意讓閱讀自然融入學習生活的一例。

三、閱讀課程設計歷程:目標、策略、評鑑三部曲循序漸進
  閱讀教學和學科教學最大的差異在於,學科教學大部分時間用以完成「教科書」的教授,閱讀教學則教導孩子善用多元類型的圖書資料輔助學習為課程重心。簡言之,閱讀教學以「圖書」學習媒材。若我們承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規劃了固定的課程時間指導孩子學習,那麼老師運用課程原理,妥善考量課程設計的要素,使閱讀課程能促進孩子參與學習就屬理所當然。圖1簡單呈現課程實施步驟。

(一) 階段一為閱讀課程規劃:這個階段注意的重點包含評估孩子閱讀起點狀態和規畫課程目標。

1. 閱讀起點狀態的評估:進行課程規劃前,老師須評估任教孩子的起點狀態,包括:國中孩子曾學過哪些閱讀理解策略?孩子是否具備正確使用圖書館的概念?孩子偏好的圖書類型?孩子是否具備閱讀習慣?孩子會主動閱讀報紙嗎?
此處提供數種便捷的評估方式給老師做參考。圖書教師輔導團資源站提供有閱讀資源檢測的資源、老師可自行研發評估表單、老師亦可口頭詢問孩子。我的做法是,課堂上直接詢問孩子,讓全班孩子舉手表達他們國小階段的閱讀學習經驗。接任圖書教師三年,多數孩子告知我,國小閱讀指導時間多為學科教學,偶爾師生會至圖書館自由閱讀。曾聽過老師抱怨,國小不教閱讀,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從基礎開始教;對此,我倒是很樂觀,也很樂意為孩子奠立閱讀的基礎。沒有基礎的孩子,就依照我的指導,從我這裡出發,開始好好學習閱讀。

2. 規劃課程目標:閱讀教學為增進孩子的閱讀和資訊素養,應當先指導孩子「Learn for Reading」,進而「Read for Learning」。故閱讀課程學習內容相當豐富多元,舉凡圖書館使用、閱讀理解策略和閱讀法、圖書類型和文本文體、融合議題的主題閱讀,都有助益於孩子。老師能配合孩子學習閱讀的起點狀態,規劃課程目標,從課程單元,文本內容,評量方式都要和符應課程目標。以我這學年經營的課程為例,我任教七年級孩子,我的正式課程單元目標分別為「從閱讀認識我自己(的學習特質)」和「從閱讀認識我的家園」,兩個課程單元除了指導孩子學習閱讀理解策略外。潛在課程的部分,我希望幫助孩子從學習和家庭兩個議題來探索自我。

(二) 階段二為執行教學計畫:這個階段,我著重「動機引導」和「策略指導」。閱讀教學要教導孩子學習閱讀,終極目標是讓孩子從閱讀獨立學習,因之,運用教學法讓孩子有動機投入學習,專注學習,是達成課程目標的關鍵。
課堂教學,我採取漸進式放責任的概念,從師生討論,逐漸移轉到同儕討論,也會給予孩子自由和選擇權,讓他們邀請喜歡的老師參與閱讀課,推薦讀物,並可選擇適合自己程度和興趣的圖書完成作業。我鮮少使用共讀書箱,多半是指導孩子根據課程要求,從圖書館選擇圖書。

(三) 階段三為進行教學評量:這個部分著重的重點是「質量並重」和「教學省思」。
「質量並重」有兩個涵義,第一層次涵義是指老師應根據課程目標,採取多元方式,了解孩子學習閱讀的進展。另一個層次則是老師透過質量兼具的觀察,澄清自己對課程成效的了解,尤其是涉入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須參照孩子學習過程的態度。當老師獲得孩子回饋後,自然就須進行省思,反省自己的課程經營是否切實達成教學目標?此外,從教學省思獲得對孩子閱讀態度和興趣的觀察,也可作為進一步研發課程的參考。 

課程目標  --> 執行教學  --> 教學評量

四、回歸閱讀教學的初衷:幫助孩子愛上閱讀,終身學習
  我們都企盼孩子即便結束學校教育,也能終身學習,蒐集資訊解決問題,因此我從事閱讀教學的初衷就是讓孩子「愛上閱讀」。若期待孩子能喜歡閱讀,閱讀教學過程除了教導孩子閱讀理解策略外,也希望老師能夠強化課程設計,提高孩子的參與興趣。

附件: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