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期

2017 年 9 月 5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若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國語文大範圍備課

本文摘要

      備課,可以增進教師對於課程的掌握度,熟悉度,可以讓自己的教學更得心應手; 備課的型式,分成好幾種模式,可以是自己完成的獨立備課,可以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領域的老師、跨校的組織…等所聚合起來的共同備課。

       筆者經常有許多第一線老師詢問我:「該如何在假期備課?」筆者茲就自我的備課經驗,與各位一同分享。

      備課,可以增進教師對於課程的掌握度,熟悉度,可以讓自己的教學更得心應手; 備課的型式,分成好幾種模式,可以是自己完成的獨立備課,可以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領域的老師、跨校的組織…等所聚合起來的共同備課; 總而言之,備課是教學前的準備,也是教師檢視自我教學能力的好機會。大範圍的備課,與小範圍的備課有所區別; 就如同「瀏覽」與「精讀」有著不同的策略。自從教育部開始重視觀課、議課之際,「備課」成了每一個老師必須重視的教學步驟。每一年的寒暑假,各縣市總是紛紛辦理許多備課研習、備課工作坊,也經常有許多第一線老師詢問我:「該如何在假期備課?」筆者茲就自我的備課經驗,與各位一同分享。

(一)課程架構:目前有許多老師在教學前,總會忘記瀏覽「課程綱要」、「能力指標」; 其實綱要與指標都是教學的「根」,任何的課程、教材均是由此「根」開展而來。當教師能先預覽該學年的能力指標,就比較容易掌握學生此階段所應具備的能力; 特別是有些老師教學操之過及,傳遞給學生許多較有深度的知識,倒頭來發現學生學習有困難,回頭翻能力指標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給的內容已超乎指標,對學生而言,已超過能力範圍了。

(二)文章綜覽:以目前的課數規劃,大致為十四課的課文,加上二篇的閱讀選文,再加上四個單元的統整活動; 因此,教師可以先迅速閱讀這些內容; 先思考,針對這十四課的內容,應該怎麼教?各課有沒有不同的教學策略?究竟想帶給學生什麼能力?從這些文章中,先概略了解有哪些文體、有哪些內容取向、有哪些可適合啟發人性善念、有哪些適合與生活結合。而統整活動往往都是單元統整,抑或國學常識; 教師也可以回憶之前教過哪些,和接下來的連結性的關係。

(三)語文精髓: 語文教學精髓包括聽力、說話、閱讀、寫字、作文,也許教師可以搭配習作,稍做拿捏。例如,第一課是新詩,可以把內容與說話結合(含詩的朗誦、輪讀、情意的表達、聲情的展現…); 第二課是記敘文,可以播放課文朗讀檔,讓學生先聽聽看課文內容,聽出了什麼重點,再口述表達; 第三課是論說文,可以請學生先找出文章的架構、規劃一次的論說文寫作; 第四課有一些生字的結構(左右分、上寬下窄),可以提出來,進一步要求學生寫字的工整性。「聽、說、讀、寫、作」、「字、詞、句、段、篇」、「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文體、形式、內容、意象」等,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交互使用,讓每一課的教學都充滿新鮮感。

(四)資料蒐集:有些教師習慣補充課外資料,這是讓學生額外學習的附加材料。建議教師在查找資料時.能夠保留一些學習的伏筆給學生,亦即是教師不要完全查好作者、課名、書名、新聞、地名、故事等資料,而是可以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行去搜尋。教師補充的資料,儘可能地扣緊「語文教學」,畢竟本節課仍為國語課; 當然,若是另外與學生互動的相關小遊戲、啟發學生能力的課程設計,則另當別論。

(五)文件製作:這裡所指的文件,泛指教師習慣給學生的紙本資料,如課前預習單、課中提問單、課後複習單、試卷、補充教材、語文獎勵制度…等; 教師在設計時,亦儘量結合「語文」課程的內容; 例如,在設計<台灣真美>一文時,儘可能地製作出與語文、課文結合的問題,而非「請畫出你心目中的台灣」、「你會唱出哪些台灣的民謠呢?」。當提問的內容取向偏重語文時,學生的學習就會圍繞語文,逐漸的,在課堂上思考,便會從「語文的學習點」上出發。

 

       國語文的備課,可以從大範圍與小範圍談起; 本文談論的是大範圍的備課; 至於小範圍的備課,未來將與先進繼續分享。

附件: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