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期

2018 年 10 月 22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從閱讀,如何輸出國語文的能力?

本文摘要

閱讀,是一種輸入;寫作與說話都是一種輸出,如何讓學生「有效輸出」,是我們應該關心的課題。林彥佑老師仔細地解釋了如何從閱讀輸出國語文的能力。

閱讀,是一種輸入;寫作與說話都是一種輸出;現今的學生,輸入的往往比輸出的多,也因此,如何讓學生「有效輸出」,實是一個重大課題!為什麼要「輸出」呢?國語做為一種工具學科,又是語言、交流、溝通之母,其重要性早已不可言喻;也因此,許多老師總會鼓勵學生多背詩詞、多記成語、多朗誦甚至抄寫美文佳句,慢慢的,許多學生也背了一些,長期以來,學生所記的越來越多,但卻出現一個相當特別的現象,那便是學生無法將所學的「輸出」於生活當中。   當學生無法將所學運用於生活中時,代表學生記憶的,只是一種死的、堆砌的知識;當學生沒有辦法在造句、作文、口語表達中運用出來時,評審老師不知道考生肚裡有多少筆墨;因此,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積極地讓學生將現有記憶的東西,輸出、活化、應用,這樣才是有用的知識。「成語」的輸出與修飾那麼,老師該做哪些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輸出」呢?就以「成語」為例,每一位學生一定背了、學了許多的成語,但教學現場的情形是,有八成的學生永遠只是「記」著,而從未運用在寫作上,因此,教師在指導時,可以請學生在「造句」中,一定要運用本課所學的成語,或是運用前幾課所學過的成語,如此一來,便是將「輸入」的,化為「輸出」。例如,原本學生的造句為「如果我作業寫完了,爸爸就會讓我使用電腦」,而輸出成語後,可變成「如果我作業寫完了,理所當然的,爸爸就會讓我使用電腦」。平日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文時,可以找一、二處能夠潤飾為「成語」的地方,請學生稍做修改。例如,原本是「每當假日,我們全家就會出遊,我最喜歡大自然了,可以看到有山有河有海,而且還有幾隻小鳥從天空飛過,這樣的景象,真令人感到愜意呀!」老師可以請學生想想「有山有河」是否可以改成曾經學過的「青山綠水」?「感到愜意」是否可以改成「神清氣爽」,當然,教師在批閱作文時,也不宜請學生改成過多的成語,一來容易讓學生挫折感太大,二來也會本末倒置,失去作文本身的原味。句子、詩詞的輸出與活用當學生曾經背過課文的句子:「閱讀可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書香世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相關的作文題目裡能夠活用,例如:「交友可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人際世界」、「電腦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資訊世界」、「休閒活動可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樂活世界」;因此,在國語課本中,老師可以找許多句子、句型,讓學生做練習,不斷地反覆嘗試,融入不同的主題,相信一定可以建立起輸入與輸出的橋樑。如果學生曾經背過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們可以怎麼引導學生輸出呢?老師可以看看現在教室外的天氣如何,引導學生:「現在外頭非常炎熱,只有一丁點兒的涼風吹過…,咦,我們曾經背過一首詩,有提到涼風的,有誰可以背出來呢?」老師還可以這麼引導:「最近老師看王小明每天都心事重重,好像不太快樂…,我們以前有沒有背過一首詩,提到『閒事』和『好時節』的呢?有沒有小朋友可以唸出來的呢?」因此,針對詩詞的輸出,教師可以配合情境,找出詩詞關鍵句,讓學生回憶所學,當下運用。有輸入有輸出,才是真正的能力課文的閱讀是「輸入」,口語及寫作的表現是「輸出」,有輸入、有輸出才是平衡又有效的學習。學生反覆輸出時,便是讓學生做學習遷移的建構,只要經常練習,便能熟能生巧,下次要應用時,就能很快提取。在輸出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學生必須先想一下曾經學過的,再轉化、思考是否符合現在的情境,同時也是訓練學生舉一凡三、左右逢源的能力。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就像是在容器中注水與取水的過程,要不斷加入新的活水,才不會讓大腦永遠處於停滯的知識。因此,在教學現場,每個老師都有責任引導學生「輸出」的工夫,才能啟發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文作者國語文閱讀寫作部落格:http://s8912002.pixnet.net

臉書社團:彥佑語文的創意翻轉

 

 附件:全文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