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期

2010 年 12 月 30 日出刊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連結至「圖書教師意見交流討論區」
(討論區已開放,歡迎圖書教師在此進行交流!)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000字,請勿超過1500字,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北歐圖書教師的搭檔──家長

本文摘要

從學校的角度看,設圖書老師和圖書館都有助推展閱讀。但是從學生的角度看,恐怕學校設計有趣可行的制度和家長協同搭配進行,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來看挪威故事。
  住在挪威的畢漢娜醫師帶著幼女到台灣,漢娜的爸爸是榮獲醫療奉獻獎的畢嘉士醫師,漢娜傳承了爸爸的生活風格,如同小時候爸爸帶著她四處行醫,現在她也帶著孩子四處行醫。

  當漢娜的女兒克利絲拿起一本書想要問媽媽,媽媽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全心全意的回答她,耐心的解釋。我從旁邊看她都能感覺得出那種放下一切專注於孩子的態度。這當然激勵孩子多就閱讀的問題與大人討論,閱讀越快,而且讀一本等於讀三本,因為有討論與延伸思考。這和發個學習單或者要學生畫你最喜歡的情節有所不同。因為後者還是很像多一項作業,即使已經將問題設計成「你喜歡的情節」。

  漢娜表示,基本上挪威小學有一種家庭作業,是搭配學校圖書館而來,這種作業影響很多孩子的閱讀習慣。這種作業各校並不完全一樣,但大約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校鼓勵學生借書閱讀,並在書籍內夾著朗讀討論單。小朋友把書帶回家後要在父母面前朗讀,讀完了要記錄,另外,還有幾個問題和父母討論,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聽父母的解釋。比較小的孩子看全圖畫書,比較大的看文字書或繪本,都可進行朗讀(看圖說故事)與討論。

  當多數孩子回家認真進行這種活動,不僅孩子的閱讀讀音對不對句子對不對有父母在聽,孩子對內容的感受父母看得到,透過討論使孩子反思內容而表達出來,又進一步加深認知。這是一種家長與子女都有成長,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閱讀生活。學校提供資源設計活動,讓孩子和家長產生更多新的交誼對話。

  讀者大概已經感覺得出,要落實這種閱讀生活要靠家長人在心在而且孩子要有自在的時間。其實本來就是如此,孩子不是機器,怎能花錢送進學校和安親班如同工廠洗一圈就變成樂在閱讀的閱讀高手?筆者在挪威和台灣兩度看到七歲的克利絲拿著書轉過身仰著頭問媽媽的時候,漢娜那種專注看著聽著牽著克利絲的神情印象深刻。

  當家長是這樣在意孩子且不是見面就要成績的時候,學校圖書館又推出假期閱讀數量獎勵,就不會是湊數比業績的活動,也不會是壓力來源。因為小孩對書的興趣和掌握能力越來越強。而從小建立的閱讀經驗也是美好的,而不是父母沒空把我放在一旁閱讀或者為了考試閱讀,或者讀了不懂和有看法卻沒有人可以回應。

  由此看來,推廣閱讀不僅需要設計獎勵和洋洋灑灑的計畫,搭起學校和家長的橋樑,讓孩子在學習閱讀過程中,經驗到安全感、被理解、有人傾聽和在意,也非常重要。或許我們在想到閱讀計畫的圖像時,不止期望看到一群小孩坐在學校圖書館的地板上翻書,督學來了手背在後微為點頭,校長在督學後面喜孜孜,或者整牆的推動成效海報與電子檔照片,而是每一個心靈都有人在意。閱讀不是寂寞的成長路,是親人相伴共同開啟世界窗的歷程。這樣就更接近漢娜說的,學習就是提昇覺察的水平(level of awareness)。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