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期

2010 年 12 月 30 日出刊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連結至「圖書教師意見交流討論區」
(討論區已開放,歡迎圖書教師在此進行交流!)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000字,請勿超過1500字,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青少年小說─《手提箱小孩》導讀經驗分享

本文摘要

《手提箱小孩》這本書描述父母離異的小朋友面對新生活的心境變化,在現代社會中許多家庭也面臨同樣的情況,藉由兒童書籍的引導,讓有著同樣生活經驗的小孩,能夠找到心靈深處的情緒出口。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溫可可姊姊將告訴我們導讀《手提箱小孩》的經驗與收穫。
   《手提箱小孩》當你聽到這個書名時,再觀察它的封面,你是否能從中找到蛛絲馬跡,猜猜看這本書在講什麼故事呢?(圖片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賈桂琳‧威爾森(Jacqueline Wilson)所撰寫的《手提箱小孩》是由台灣東方出版社出版,描述一個名叫安德芮的小女孩,在她原本平靜的生活遇到了問題:爸爸和媽媽離婚了。爸爸有了新家庭,媽媽也有了新家庭,因此安德芮同時有了繼母和繼父,還有突然多出來的五個半的兄弟姐妹,那半個,是還在繼母肚子裡的小寶寶。爸爸媽媽離婚了,那麼安德芮要跟誰一起住呢?他想跟爸爸住,也想跟媽媽住,當然她最想要他們四個,三個人加上她的幸運小兔─蘿蔔,通通都住在一起,但是,已經不可能了!

   跟孩子介紹本書的故事開頭後,即開始一篇一篇地朗讀文本給他們聽。每一篇都有一個篇名,以小女孩安德芮為主述者,描寫與其生活相關的小故事:爸媽離婚後,安德芮必需一星期住爸爸家,一星期住媽媽家,努力適應新生活,但是面對繼父、繼母、新的兄弟姐妹,她不知如何和他們共處;在學校的好朋友也離她遠去,功課退步受到老師責備,她感到孤力無援,尋找可以容納自己的地方,也希望能回到過去簡單快樂的日子。後來,她找到一個彼得斯老夫婦的花園,她可以時常帶著她的蘿蔔在那裡玩耍,排解不好的心情。故事到了最後,安德芮對於現在的生活能夠有比較正面的想法,對於新的親人也較能換個角度去接納,對於生活,安德芮說:「就像唸ABC一樣簡單!」一星期住爸爸家(A),一星期住媽媽家(B),放學時間可以去彼德斯夫婦家的花園玩(C)。故事的結局是好的,但是在現實生活大多不是如此。



  導讀的過程,我注意到其中一個孩子的眼神,這孩子在我之前講吸墨鬼系列的故事時,沒什麼特別的反應,就靜靜的聽,但是在朗讀《手提箱小孩》的時候,感覺到,她,好像就是故事裡的小女孩,曾經經歷過這一切。第一週朗讀這本書的下課,她跑來翻了這本書,很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身為志工的我,不便直接詢問家裡的情形,便微笑著問:「妳很喜歡這本書?」,她什麼話也沒說,只是輕輕地點點頭,帶著我不知如何形容的眼神看著我,然後就跑掉了。當時的我不確定她是不是就像安德芮遇到父母離婚的問題,又或者只是剛好喜歡這個故事。

  本書雖然是一個以父母離婚為主題的故事,但作者以詼諧的筆法描繪情景,使得導讀的過程中,孩子的笑聲多過淚水。對孩子而言,聽長篇小說的故事就像看連續劇一樣,每週都有新的劇情發展,透過對話來描述角色之間的關係及情感,也與孩子們大部份的生活經驗相似,使得他們很容易進入故事。挑選本書作為導讀的文本,是因為現在的孩子遇到父母離異的情況很多,當他們面臨這種生活突然產生的變化,孩子所經歷的事,內心的感受,卻不一定有人可以聽他述說,他也不一定願意說或是能夠清楚完整地把感覺給說出來。然而,藉由文本,傾聽與自己經歷相似的故事,或許可以帶來內心情緒的釋放,讓心裡的傷口透過故事、思考然後慢慢癒合;而沒有遇到此情況的孩子們,亦能透過故事來了解其他小朋友可能的經歷與心境。藉由了解別人,然後擁有更多的愛與關懷。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研究所的陳書梅教授對於書目療法進行了一些相關研究,認為閱讀可以慰藉心靈,並整理出情緒繪本書目。對於聽故事的孩子們,或許可以從聽故事的過程中釋放掉心中的一些壓抑,待他們自行進行閱讀時,則又是另一種撫慰的效果。因此,若有機會為孩子選書時,可以多選擇與其生活相關之書籍,使閱讀除了休閒娛樂與增長知識外,也能滋養心靈。

以下是小朋友針對《手提箱小孩》導讀所寫的回饋單,與大家分享: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