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期

2020 年 5 月 31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閱讀素養融入社會領域-第三學習階段的精選好書

本文摘要

由毓屏老師推薦之社會領域第三學習階段好書

 

 

l  前言 

依據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國民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以「互動與關聯」、「差異與多元」、「變遷與因果」及「選擇與責任」等四個主題軸為統整架構,統整「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學科的相關學習主題。此四個主題軸在闡釋社會領域是統整有關自我、他人、環境之間相互產生關聯的知識。(教育部,2018a)。為達到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並考量「閱讀素養教育」是十二年國教總綱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宜視學生的語文能力與學習狀況以適宜之課程設計融入所有領域科目(教育部,2018b)。據此,本文為促進閱讀素養融入社會領域的學習,落實學校圖書館支援各科教學的服務,根據「國中小書籍分級推薦計畫」的社會領域推薦書單,精選十二本好書,為文介紹其特色和應用方式,期許作為教師引導孩子閱讀,或是學生自由閱讀的選書參考。

l  精選社會領域第三學習階段的十二本好書

Ø互動與關聯

在民主社會個人須遵守社會規範,理性溝通、理解包容與相互尊重;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個人、政府與民間組織可透過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事務,善盡世界公民責任。

1.全世界最窮的總統爺爺來演講!/艸場 よしみ文;中川学繪;王華懋譯。臺北市:如何,2015。

《全世界最窮的總統爺爺來演講!》是一本既是知識類也是故事類的繪本,來自一位總統的真實演講。南美小國烏拉圭的穆西卡總統指出,人類長久以來對文明充斥許多迷思,過度追求進步,造成生態失衡。他的演講,沒有嚴厲的指責和批評,卻讓人警醒、深思,欲世人重新省思人類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在地球有限的資源內,追求真正屬於人類的幸福。

 

2. 拯救地底足球隊:看國際救援隊如何搶救受困的泰國少年/鄭倖伃文;廖若凡繪。臺北市:木馬文化,2019。

《拯救地底足球隊》描述2019年6月泰國一支少年足球隊因暴雨受困鐘乳石洞,一場全球矚目的國際救援行動,出動來自全球的頂尖救援高手,歷經十八天終於成功搶救受困的泰國少年。本書探討這場牽動人心的災難是如何發生,並介紹被水溶解的石灰岩洞穴,甚至特斯拉創辦人因此發明了兒童專用的潛水艇,這一場集結尖端科技與人才的救援行動,除了觸動人心的歷程,更多跨域學習的思維值得讀者好好閱讀,然而這起撼動世人的真實事件至今仍被國際媒體追蹤報導,因此本書也適合作為媒體識讀的延伸教材。

3. 工作象重回自然:看志工如何打造亞洲象的森林樂園/潘美慧文;吳子平繪。臺北市:木馬文化,2019。

《工作象重回自然》描述泰北女孩茶樂創立大象保護基金會,號召獸醫、象伕、工人與志工共同籌劃建造大象自然公園,呼籲人們不騎大象、不看大象表演,並收容受傷、受虐、被遺棄的大象。此外,本書另以STEAM繪遊書的模式,介紹非洲象與亞洲象的異同、森林的多樣性、大象和泰國的傳統文化的關係、募款收支等生活議題,讓讀者理解並參與保護工作象的行動。本系列套書目前共出版了十冊,蒐羅十個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故事,例如《搶救大灰鯨》描述各路人馬鑿冰為灰鯨引路的救援故事、《藏羚羊的回家之路》探討青藏鐵路切斷全球遷徙規模極為壯觀的哺乳動物—藏羚羊的遷徙路徑、《石油怪獸甦醒了》引領讀者省思史上最嚴重的海上漏油事件……等,雖然十個議題的內容橫跨多個課程領域,但皆適合由社會領域的觀點推薦,作為高年級學生思考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與全球公民責任議題的延伸閱讀教材。

 

Ø差異與多元

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經驗,會使其對社會事務的觀點與感受產生差異;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4. 歡迎光臨我的穆斯林生活/松原直美文;佐竹美保繪;林佳慧譯。臺北市:小熊出版,2016。

《歡迎光臨我的穆斯林生活》這本書透過一個居住在杜拜、名為艾哈邁德的十歲男孩,帶領讀者認識伊斯蘭文化。全書涵蓋伊斯蘭文化的許多層面,以孩子的視角介紹穆斯林的日常作息、清真寺做禮拜的方式、齋戒、對女性的約束、穆斯林的取名方式等,讓小讀者能夠認識這個全世界高達數十億人口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延伸國際視野。

5. 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幸佳慧文;陳昱伶繪。新北市:字畝文化,2017。

《透明的小孩》是一本介紹孩童因戰爭、移動工作、政治迫害等因素造成「無國籍流浪人口」的真實紀事。近年大量離鄉背景來臺工作的移工,分擔臺灣的建設發展工作,但在臺灣出生的移工孩子卻因無法取得國籍而「不能被看見」,成了透明的小孩。兒童人權沒有國界,這是一本讓讀者認識這群同樣在臺灣呼吸長大,卻無法為自己爭取權益的兒童故事。

6. 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萊昂.雷森文;呂玉嬋譯。臺北市:國語日報,2014。

《木箱上的男孩》敘述一九三九年德軍入侵波蘭,雷森和家人以及其他一千多名猶太人在納粹商人辛德勒的奔走下,被列在「辛德勒的名單」上而得以保住性命的真實故事。本書將二次大戰期間猶太人承受的種族歧視與種種磨難做了詳細的記載,並以孩童青少年的視野描述納粹大浩劫,透過作者本人自述詮釋,讀者能夠體認兒童在納粹統治時期的艱困生活,面對失學、恐懼、飢餓與生命威脅,感受作者對抗逆境的韌性與勇氣。人權議題類似的文本高年級學生也可以閱讀《數星星》、《安妮的日記》與《口琴使者》,這幾本小說皆是以孩子的視野敘述大時代的社會動盪與變遷,學生可以從閱讀長篇故事中學習世界史地。

Ø變遷與因果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而臺灣人民的政治參與及公民團體的發展,也為臺灣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7. 遇見骨早人/邱鴻霖, 鄭雅勻文;謝明宏繪。新北市: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2017。

《遇見骨早人》是由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出版,網站上可下載全文電子檔閱讀。本書透過繪本的形式,有系統地提供讀者考古知識,帶領讀者一窺人體骨骼的奧祕與特徵,並認識人類體質演變;此外本書也提到臺灣舊石器時代八仙洞遺址與澎湖海溝直立人化石,引領讀者了解出土人類遺骸的辨識。從K博士、骨早人與小雯生動的對話中,讀者可以理解考古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也不是開玩笑的冒險,考古學與文化資產是維繫社會文化存亡的重要關鍵,需要被尊重與保護。

8. 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文;慢熟工作室繪。臺北市:親子天下,2019。

《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這本書打破以往編年式認識歷史的方式,從影響臺灣的十大關鍵時刻,讓讀者回到重要的歷史轉捩點,了解每個時刻的歷史脈動,以不同的視角認識臺灣的歷史。此外,每章皆附大事紀(掌握全球重要事件與時間)、知識補給站(解說歷史事件重點)、歷史報你知(收錄歷史小知識)以及歷史故事延伸影音連結,讓讀者了解不一樣的臺灣,本書圖文安排層次分明,是一本適合小學生自行閱讀的臺灣歷史橋梁書。

9. 歷史上的大人物/阿妮塔.加奈利文;喬‧陶德‧史達頓繪;楊慧莉譯。臺北市:時報出版,2017。 《歷史上的大人物》這本書彙整了「人物」與「故事」兩種元素,不同於以往人物傳記的述事手法,將歷史上六大領域的傑出人物分成「勇士、統治者、探險家、革命家、創新者與開拓者」,以英雄的人生故事與虛擬日記,讓讀者了解英雄們的人生重要事蹟,同時,本書也列出相同領域的其他傑出人才與重大事件時間軸,幫助讀者歸納各時代人物出場的順序,有助於建構時間歷史的概念,這是一本培養讀者人文素養並兼具勵志教育意義的優質圖書。

10. 遊俠少年行/李潼文;oodi繪。臺北市:小熊出版,2016。

《遊俠少年行》是名作家李潼以臺灣六十年代的社會實況為背景所撰寫的少年小說,書中有不少篇幅談論到早期「議員選舉」與「學生升學」的社會樣態,作者以幽默歡樂的敘事風格回顧屬於那個年代的世事紛擾與人情冷暖,讓讀者窺見荒謬劇之下的臺灣風俗與民情。透過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更了解祖父母時代的臺灣社會現象,有助於理解臺灣社會變遷的歷程。

Ø選擇與責任

依據需求與價值觀做選擇時,須評估風險、結果及承擔責任,且不應侵害他人福祉或正當權益;而團體或會議的運作也應透過成員適切的討論歷程做出決定。

11. 世界中的孩子:為什麼會有國際衝突?/路易絲‧史比爾斯布里, 凱里‧羅伯茲文;漢娜尼.凱繪;郭恩惠譯。臺北市:親子天下,2018。

《為什麼會有國際衝突?》是世界中的孩子系列「國際議題橋梁書」的第四集,當兩個國家的想法和做法很不一樣,又無法藉由溝通解決問題時,就可能爆發衝突,嚴重時還會發展成戰爭。本書帶領讀者認識「國際衝突發生的原因、衝突帶來的後果、維護安全的方法、避免衝突的做法與提供協助的慈善組織」,並探討現今許多協助解決國際衝突的作法,進而思考自身能夠提供的援助與行動。

12. 尋水之心/琳達‧蘇‧帕克文;葉長青繪;方淑惠譯。臺北市:博識圖書,2016。

《尋水之心》是一本包含兒童難民、戰爭和水資源議題的書籍,作者依據薩爾瓦‧杜特的童年經歷所撰寫。本書敘述兩個時空的十一歲少男少女為了避戰亂、找水源、求生存交錯出現的故事,讀者可藉由閱讀真人真事的故事,省思妮雅和薩爾瓦求生的關鍵能力,以及勇於面對困境的決心與毅力。此外,薩爾瓦成年後下定決心選擇回到南蘇丹鑿井,本書作者另以此書版稅聲援男主角薩爾瓦在美國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送水到南蘇丹委員會」,藉小說文字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出版至今已募得超過一百萬美元的捐款;本書彰顯了全球公民共同肩負的社會責任與信念,這是一本「參與公共事務選擇」的優良教材。

l  結語

本文推薦的十二本延伸閱讀書籍,考量當前閱讀教育的趨勢,逐漸趨向培養公民多元的閱讀素養,使學生能從閱讀中體察不同社會、文化情境脈絡的差異,成為有批判思考能力的讀者,因此以「議題」為優先選材,不拘繪本、橋梁書、小說或數位文本等形式,而是根據社會領域的特性,提供廣泛的閱讀題材引領學生接觸閱讀,並激勵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為首要目標。
隨著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新上路,市面上關於族群、社會、地方、世界公民、多元文化、人權與全球永續發展等相關閱讀媒材愈來愈豐富且多元,本文以「近五年」臺灣發行出版的書籍為主要推薦。然而,社會科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實作與參與的構面」需指導學生「資料蒐整與應用」,因此,培養學生「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社會議題相關資料」的能力同等重要,筆者建議學生蒐整方向仍應以多元媒材為考量,除了市面上出版的書籍,相關的新聞報導、報紙社論、期刊雜誌與影音訊息等仍應同步採納與研讀,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在批判思考前」學習判讀資料與探究不同的觀點。
 

l  參考書目

教育部(2018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107年10月26日教育部發布。檢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41/pta_18535_6408773_60398.pdf
教育部(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入說明手冊。檢自https://cirn.moe.edu.tw/Upload/ckfile/files/%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E8%AD%B0%E9%A1%8C%E8%9E%8D%E5%85%A5%E8%AA%AA%E6%98%8E%E6%89%8B%E5%86%8A(107_12).pdf

附件: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