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期

2011 年 4 月 30 日出刊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連結至「圖書教師意見交流討論區」
(討論區已開放,歡迎圖書教師在此進行交流!)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000字,請勿超過1500字,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香港循道學校小學圖書館參訪紀要

本文摘要

2011年四月初,一群來自台灣、熱愛閱讀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香港中小學圖書館參訪之旅,在這趟旅程中,對於香港閱讀教育的發展與推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圖書教師電子報將彙整香港行的參訪紀實,陸續進行一連串的報導,請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走一趟香港!

  2011年4月1-3 日,我和16位高中圖書館主任,一位高中校長,一位國中教務主任,共19人參訪香港中小學圖書館,並參觀了一場國文課的教學實況。這次的參訪,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香港教育改革,重視閱讀,以及中小學圖書教師 (也是圖書館主任) 在學校推動閱讀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香港中小學圖書教師在協助教學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將閱讀融入各科教學的作法。為讓此行影響擴大,我們會一一報導在各校參觀的情況。此文是我們第一篇參訪紀實。

(台師大圖書館館長陳昭珍謹誌)


學校基本資料
  循道學校是一所教會學校,由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所創立,迄今建校60年,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循道小學和循道中學)。學校坐落於九龍,校區沿山坡而建,佔地面積不大,建築物多向上發展,是香港建築的特色。

  循道學校的課程作息,分為上午班和下午班。學生們每天只需在教室裡上半天的課,下午則作為學生探索學習的時間(下午班則相反)。老師出的回家作業,讓同學有很多機會使用圖書館的資源。

 

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
  循道學校的圖書館命名為「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在人員編制上設有主任一人及館員一人,館藏一萬六千冊,館舍大約是兩個教室的面積。圖書館陳麗芳主任表示,圖書館命名為「中央」的緣故,是由於香港早期的學校並沒有集中式圖書館,圖書多放置於班級教室,漸漸才有「圖書館」設置的概念,但學校仍保留了過去在各班教室放置圖書的做法(類似台灣的班級圖書角)。









拍攝專題影片、從趣味中學習
  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播放一段圖書館為全校學生製作的導覽影片作為開場。影片利用布偶當作主角演出(類似卡通芝麻街),以Q版布偶搭配逗趣動作,生動地介紹圖書館的環境、書架陳列、分類法,再配上活潑的音樂,連大人都看得目不轉睛,更可想見這段影片對於孩子們有魔法般的吸引力了!讓我們感受到該校在經營圖書館上,非常的用心和具有豐富的創意。
 
圖書課融入正課、兩週為一循環
  參訪中,我們發現香港的學校圖書館將「圖書課」納入正式課程,由圖書館老師對各班上課,平均兩週一次。圖書館主任均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擔任,另安排主任須參加圖書館專業訓練。圖書館在校內的定位是「教學單位」,而非僅是「行政單位」,圖書館由幕後支援的角色躍升教學第一線。優點是讓每一位同學都接受閱讀寫作技巧、資訊素養的訓練,透過協同教學實現跨學科領域的合作;同時,圖書館也不至面臨「如何才能把圖書館推廣出去」、或「如何吸引同學使用圖書館」的問題。

  以循道學校的圖書課來說,全學年有12次課程,安排6節教授基本知識及技能、另外6節則為閱讀策略訓練課程。課程內容及教學進度由圖書館老師負責編訂,而閱讀策略教材則由圖書館老師和中、英文科主任合作設計。



教改推動課程、由上而下引導
  圖書課或閱讀課的設立,緣於香港自2000年開始的教育改革,迄今十年餘。在這一波的教改,設定了幾項重點改革目標,包含重視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研究的能力等。因此,香港的每所學校都開始設置了圖書課、探索課等課程,並經由大量的協同教學,落實到各年級及各科。

  改革逐漸收到成效,2006 PIRLS和2009 PISA的檢定中,香港的成績都名列前茅,和教改前(2000年)相比,進步有目共睹。顯見這波改革,成功訓練出一批有基本自我研究、創造思考、多元閱讀能力的學生。

培育教學種子、加強在職培訓
  香港教育局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此作為推動各項業務的根基。圖書館的專業訓練每年至少需參加一次,學校的行政人員,除了教學以外,也需就行政管理的業務另作進修,每年平均達50個小時。研習課程是免費的,由政府開設,另外還有自修文憑的機制。

編製圖書課教材、區分年齡程度
  雖然各校都有安排圖書課課程,但上課的教材並非全港統一,也非台灣一綱多本的做法,而是由各校圖書館自行編製。以循道學校圖書館為例,圖書館編製了「親子閱讀冊」,各年級使用不同的親子閱讀冊,內容包含閱讀策略、教導家長帶領孩子閱讀的技巧、閱讀的集點紀錄(分主題)、圖書課的上課教材、其他圖書館的資訊等等,而平日圖書課的上課內容也都按照這本教材進行。



  除親子閱讀冊以外,圖書館員亦會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類科選定相關書目,並在平日課程中搭配教學使用。這些書目的選定,主要是由圖書館依據書籍的總字數、內容主題,再參考各科老師的意見而選定,有些書目甚至是從台灣文建會的選書推薦中所挑選。特別的是,有些書是「年級限定」,即一年級不能閱讀二年級的指定書,升上二年級後亦不能回頭看一年級的指定書,當然此作法還保有彈性,某些學習成效不佳的同學,圖書館員會和科目老師彈性調整他們的閱讀內容,更特別的同學,則會導入社工輔導的機制。

教材內容多元、重視協同教學
  本次參訪團一行人,對於香港學校的圖書館如何編製出圖書課教材,及如何與各科目的教學結合,感到非常好奇。圖書館陳主任表示,親子閱讀冊的教材初稿,花了整個暑假編製,接著逐步進行修正到實際的完成版,總共花了兩年的時間,目前每年都還會進行修訂。

  在協同教學的部分,圖書館每學年會先編製「協作計畫表」,主動地諮詢各科組長、進行溝通。圖書館盡量將教學計畫設想周到,減輕各科的負擔,所以各科老師的配合意願高,漸漸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對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而言,圖書館不僅只是被動地「設置」在學校,學校的「經營」,其實就在圖書館進行。

  舉例來說,循道學校在中文學習部分,會舉辦「中文閱讀日」系列活動,設定主題讓孩子練習心智繪圖,結合圖書館、中文科、視藝科進行繪本DIY的活動。在和英文科的合作上,透過舉辦英語故事樂園,把圖書館作情境化的佈置引導同學閱讀,藉此落實跨課程的閱讀,進一步發展學生跨科專題的研習能力。



基本閱讀量大、全校參與閱讀
  觀察圖書課教材,我們發現,香港學生的基本閱讀量都很龐大,以循道學校小學生1~2年級為例,規定每個學生每學年必須閱讀中文30本、英文40本的量,3~4年級則須閱讀130本的量……推算下來,小學6年內可閱讀上千本書籍──這是非常驚人的閱讀量,相信對於了解台灣學生狀況的老師、館員們來說,兩地學生在閱讀量的落差,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此外,閱讀在循道是一項全校運動。校長本身非常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會利用早晨集會時間,由校長帶領讓老師們輪流上台分享新書簡介、閱讀心得,這些新書的資訊也會同步刊載於循道圖書館網頁。而校內的閱讀活動,多由全校統一推動,例如利用早上的自習課進行晨讀。

  陳主任認為,香港PIRLS成績的優異就是來自於這些平日的累積,每天全校共同閱讀20分鐘、老師在作業中指定閱讀、搭配圖書館的認證機制,長期下來可收到不錯的成效。





結論
  一整天的參訪行程,香港學校圖書館所展現出來的成果,對臺灣參訪團而言是一場震撼教育。在有限的資源、人力配置下,能克服種種困難,著實令人敬佩。

  筆者在參訪過程中發現,香港在教育改革上,逐漸重視個別差異,即培養不同想法、不同特質的孩子;而國內的教育仍然較缺乏探索、研究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們的教育仍然偏重認同集體的主流價值,或符合集體的行為規範,對於學習成效的評鑑,仍講求「標準答案」的確立。

  其實,香港學校圖書館的硬體設備、空間環境並不如台灣的學校圖書館;在人力資源、館藏規模上亦相對來得小,這也讓臺灣參訪團成員體認到,學校圖書館的營運策略,不應只是追求硬體設備、空間和預算的堆砌,更應思考更多閱讀面、教育面的實質作法,讓學生有效的學習、培養閱讀習慣。

  感謝香港學校圖書館同道熱切地招待、無私分享,以及台灣高中職圖書館輔導團的悉心規劃,讓本次的香港參訪有了豐碩的收穫。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