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期

2020 年 5 月 31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閱讀素養融入社會領域-社會領域第二學習階段的精選好書

社會不再是記憶背誦,而是博覽群書縱觀古今的饗宴

本文摘要

由怡雯老師推薦之社會領域第二學習階段好書

 

l  前言

社會領域之課程理念在於涵育新世代的公民素養,以培育公民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做出迎向「共好」的抉擇,並具社會實踐力。基於課程理念而開展的課程總目標在於培育學生面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的公民素養。具體目標是:一、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二、提升獨立思考、價值判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養。三、發展民主社會所需之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四、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能力。五、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評估與批判的能力。六、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教育部,2018)教科書三大版本對於社會領域的取材內容各有不同,國小階段若能落實學校圖書館是提供教學及學習媒體資源中心,支援各科教與學的服務,那麼老師則可以帶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以學習者中心的方式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意願與能力,發展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社會領域的學習應該不只侷限於課本內的知識,透過課外延伸閱讀將有助於拓展學生社會領域的學習。有鑑於現場老師的需要,「國中小書籍分級推薦計畫」為現場老師們提供了各領域的推薦書單。本文根據社會領域推薦書單,參照社會領域學習內容四大主題軸,精選適用於第二學習階段(中年級)的十本好書,每本皆介紹其特色和社會課程連結,期許作為教師輔助教學,進行多文本閱讀或主題深讀的參考。同時,也可作為家長們鼓勵孩子自主閱讀的參考書目。

l  精選第二學習階段的十本好書 

國民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以「互動與關聯」、「差異與多元」、「變遷與因果」 及「選擇與責任」等四個主題軸為統整架構。四個主題軸在闡釋社會領域是統整有關自我、他人、環境之間相互產生關聯的知識。接下來,分別從四個主題軸介紹課程延伸的精選必讀好書。

Ø互動與關聯

首先介紹「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這本書,這是一本激動人心的人物繪本,描述伊麗莎白.布萊克威爾的勇氣和決心,打破性別的藩籬堅持成為一名女醫生的歷程。出生於英國的伊麗莎白,1849年歷經各種挑戰從紐約的醫學院畢業,卻沒有人聘請她擔任醫生的工作,她再去英國和法國進修,精進她的技術,39歲回到紐約開辦免費診所,教導人們保持清潔以維護健康,因為擁有非常多的女性病患,創辦了第一所由女性管理、為女性設立的醫院與醫學院,伊麗莎白過世後,許多學校和醫院都以她的名字命名,表達對她引領時代的敬意。透過閱讀名人成長的經歷,讀者能從中感受到自我認同的重要性,並建立自信,勇敢實現夢想。在「個人與群體」項目中提到的學習內容是不同群體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 並避免偏見。而本書就是打破性別偏見最好的閱讀素材。

另一個學習內容是個人在家庭、學校與社會中有各種不同的角色,個人發展也會受其影響。老師可搭配「英雄【繪本版】」這本書,其中收錄當前世上十三位「小孩英雄」的真實故事,從募集蚊帳防範瘧疾、發起種樹運動,減緩地球暖化、募款在非洲挖水井,讓人們有乾淨的水可以用、唸書給流浪貓狗聽,讓牠們更容易被領養……等種種善舉,皆讓讀者明白,每一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作者郝廣才以精闢幽默的文筆,寫出這些「小孩英雄」的英雄事蹟,藉由這些故事,可以激勵孩子有勇於挑戰的精神,與即知即行的行動力。讀完這本書孩子可以發現自己雖然年紀小,但卻可能帶給大家無限力量,以行動改變世界。

  

在「人與環境」學習內容項目中提到的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而傅林統老師正是以「河童禮」這本書來描述大漢溪的懷古之旅。從桃園復興的發源地塔克金溪,溯至新竹雪山山脈,隨著插畫家江蕙如細膩清柔的筆觸,伴隨著爺爺娓娓道出的童年情景,圖像與文字的雙重詮釋,讓讀者重回臺灣早期大自然生態的記憶,作者把維護自然生態的意念灌注在文章裡面,希望能喚起大家共同留意臺灣的環境生態,這是一本家鄉自然與人文環境相互交織,又值得重複閱讀並珍藏的作品。

  

「權力、規則與人權」項目中提到的學習內容是兒童在生活中擁有許多權利與責任。而「我是小孩, 我有權利……」這本書絕對是這個主題學習的不二讀本。法國作家以簡要的文字,說明一九八九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以孩子的角度和認知方式,描述什麼是權利,什麼是食物和住所的權利、上學的權利、免於暴力的權利、呼吸純淨空氣的權利,而這些權利屬於地球上的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是任何種族、年紀、國家、性別的兒童,都有權利擁有這些權利。提到孩子的權利,這本書是中年級孩子必讀的經典之作。

 

「生產與消費」項目中提到:個人透過參與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與他人形成分工合作的關係。而「香藝之家」這本書可以讓我們了解「製香」這個傳統產業,在工藝傳承之下,家人同心協力,從傳承到創新,共同為家人事業而努力,不僅將傳統製香作成開放式觀光工廠,還建造了一座製香博物館。讓我們了解隨著時代的改變,產業必須跟著改變,讓傳統文化以新的創作方式繼續傳承下去。藉由這本書,可以讓學生探訪家鄉傳統產業,思考家鄉產業是否也在時代改變下,試著找尋創新的另一片天空。

「全球關連」項目指的是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近年來,國際議題備受重視,身為地球孩子的我們,對於地球上的事物認識多少,理解多少?藉由「世界中的孩子系列」第三集~為什麼會有種族歧視與偏見?讓我們探討當人們因為膚色、習慣、信仰、所屬國家而受到不同方式的對待所產生的「種族主義」,有些人會以很差的態度對待他們,嚴重時還會發生衝突、威脅、恐嚇與戰爭,許多兒童因此感到孤獨而沮喪。本書帶領讀者認識種族歧視和偏見,了解接踵而至的影響,並學習欣賞與尊重他人不同的地方。

Ø差異與多元

主要在探究個體、群體組織(如:居民、家庭、族群等)在生活環境、 社會與文化的差異,也強調尊重多元的重要。分為個體差異、環境差異、社會與文化的差異。

  

在「環境差異」項目中提到,居民的生活空間與生活方式具有地區性的差異。而「12個插畫家的台灣風情地圖」這本書正是透過精簡明確的文字,搭配主題式的地圖,貼近孩子的生活世界,顏色明朗調合,可讀性高,適合國小中年級學生認識台灣各地家鄉風情的最佳讀本。

 

在「社會與文化的差異」項目中提到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透過「大番薯的小綠芽:台灣月曆的故事」這本書,孩子可以感受各節慶的活動,包括春分前插秧,春分後種豆、清明掃墓慎終追遠、三月穀雨瘋媽祖,七夕做十六的成年禮。書中讓孩子理解各節氣的生活差異、民俗活動、宗教慶典也隨之影響。從文字中娓娓道來家中日常活動,大人小孩一起參與,一起熱鬧,彷彿親身體驗這些節慶活動,參與廟宇慶典,認識台灣,認識家鄉,讓孩子體會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感動,進而愛鄉愛土。

Ø變遷與因果

這個主題軸在探究不同的時間與空間條件下,各種社會事物與環境間的變 遷過程,並強調其因果關係。分為環境、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遷,五個項目。

  

「故事臺灣史: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這本書結合臺灣歷史、地理、文化與人文面向,收錄臺灣各領域重要關鍵人物,以小學生就能理解的詞彙,採說故事的方法介紹二十二位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這是一本突破歷史書籍框架、史料豐富多元、插圖活潑生動的短篇人物傳記。藉由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理解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臺灣的歷史變遷。

 

Ø選擇與責任

在探究多元社會中,個人在追求自身發展、參與社會的經濟活動及公共事務時,必須做出合宜的選擇,並負起應盡之責任。分為價值的選擇、經濟的選 擇與參與公共事務的選擇三個項目。

  

「火車鑽進地底下」這本書是在說明一項偉大的交通建設竟來自於倫敦街道難以忍受的馬糞問題。拜工業化所賜,倫敦每天擠滿了從郊外進城上班的人們,但人們每天乘坐的馬車卻為主要幹道帶來了馬的排泄物,臭氣沖天。而後有人提議在地底建造一條火車軌道,讓人們可以搭火車進城。透過幾十年的努力,歷經了工程挫敗與改良工法,完成了史上第一條地下鐵路。透過這個故事可以讓學生回到個人生活習慣和方式的選擇,反思自己的生活與公共事務的安排,是不是對環境與社會價值觀有不同的影響。透過本書孩子學習思考真實情境的問題,從中學會做選擇,透過適切的討論歷程做出決定,這也是學習社會最大的目的。

 

本文推薦的十本好書,考量第二學習階段(中年級)學生的特質,在體裁方面,以繪本故事為主;在新穎性方面,以近三年出版品為限,甚至有近期出版的;在作者方面,兼顧了本土和各國作家;在主題方面,則包括了「互動與關聯」、「差異與多元」、「變遷與因果」及「選擇與責任」四大主題。

國內閱讀教育已從熱鬧滾滾的閱讀活動實質進入閱讀融入各學習領域的教學。冀望透過好書推薦,可以改變社會領域過度記憶背誦的教學模式,老師們可以參考美國國家閱讀研究中心(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Center, NRRC)所發展的概念導向閱讀教學(Concept-Oriented Reading Instruction, CORI),提升學生的閱讀投入及閱讀理解能力,透過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共同決定探索的議題、運用策略與討論來達到閱讀理解。在閱讀的歷程中,學生接觸多文本,透過各種閱讀策略的使用正向幫助理解,掌握社會領域的主要核心概念,激盪活化學生的學習。當閱讀和學習策略導入閱讀中,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獲得深層的概念知識,落實閱讀素養教育融入社會領域,才能達到課程的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探究、參與、實踐、反思及創新」的態度與能力,往「終身學習」的願景邁進。

l  十本推薦書籍資料如下

1. 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 譚亞.李.史東 文;瑪尤莉.普萊斯曼圖; 柯倩華
譯。臺北市:維京,2016。
2. 英雄/郝廣才文; 波森堤妮圖。臺北市:格林文化,2019。
3. 河童禮/ 傅林統文;江蕙如圖。臺北市:國語日報,2018。
4.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阿朗.賽赫 ALAIN SERRES文;;奧黑莉婭‧馮媞圖;
陳怡潔譯。新北市:字畝文化,2017。
5. 香藝之家/黃惠鈴文;林藝軒圖。臺北市:聯經,2015。
6. 為什麼會有種族歧視與偏見 世界的孩子3/ 路易絲‧史比爾斯布里, 凱里‧羅伯茲
文; 漢娜尼.凱圖;郭恩惠譯。臺北市:親子天下,2018。
7. 12個插畫家的台灣風情地圖/吳宜庭等13人文圖。臺北市:聯經,2016。
8. 大番薯的小綠芽:台灣月曆的故事/ 鄭宗弦文;陳維霖圖。臺北市:聯經出版,
2015。
9. 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文;慢熟工作室圖。臺
北市:親子天下,2019。
10. 「火車鑽進地底下」/黃健琪文;廖若凡圖。 臺北市:木馬文化,2020。

l  參考書目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1071026日教育部發布。檢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41/pta_18535_6408773_60398.pdf陳昭珍、林吟燕、陳雅萍、高榛澧、張羽芳、梁鴻栩2017)。概念導向閱讀教學(CORI)對國中生閱讀投入影響之研究。圖書資訊學研究,2337-78

 

附件: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