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期

2014 年 3 月 5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若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深度的閱讀思考

本文摘要

閱讀除了表面的文字閱讀、自己靜靜地閱讀、師生共讀外,還必須答到「能問出所以然」以及「答出所以然」的程度。

 

        閱讀風潮已在校園當中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閱讀普及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孩子達到的,不是只有「悅讀」,而是可以真正讀到內裡。因此,教師必須要先有「深度理解」的能力,才能進行「內容深究」,也才能問出有深度的題目。

跨越至深度問思

       閱讀除了表面的文字閱讀、自己靜靜地閱讀、師生共讀外,還必須達到「能問出所以然」以及「答出所以然」的程度。然而,問與答並不是只有「第一層次」的佈題,我們必須培養學生更多深層理解的可能,亦即是閱讀理解中所謂的「問思教學」,例如: (一)請從第二段的「爸爸生氣」和第四段的「爸爸生氣」中,分別找出他們生氣的理由。(二)請從第一段中判斷主角可能的心情為何,為什麼?。(三)從開頭到結尾,如何畫出情節的高低起伏?(四)如果第四段沒有提到「小花貓是我寂寞時的玩伴」會不會影響整體的精采度?(五)作者的寫作手法為何?(六)可不可以在文本中找出證明颱風是帶來悲劇的理由?…。當老師們看到這樣的題目時,應該會有一種不同的感受,因為這些題目,和傳統的記憶、直接提取有著不一樣的命題型式; 筆者舉這些實例,也許並非最好的,只是要表達「思考」是很重要的一環!

價值澄清的重要歷程

        閱讀的問與答教學,即「問思教學」,是要培養學生能夠針對題目,再回到文本去檢視可能的線索與答案; 在整個思考的過程中,也許想法是正確的,也許想法是不正確的,但這些都並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思考的歷程、討論、澄清、釐清異見與提出見解的能力,這也就是現在講究的「價值澄清法」與「嘗試錯誤法」。在筆者教學的經驗中,常有教師會詢問,在設計題目的過程中,很難去釐清究竟是屬於第二層次或第三層次,然而,筆者認為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都已經設計出「有層次」的問題,而非僅僅停留在形、音、義的解讀。

對於深度閱讀,教師能做什麼?

       而以目前第一教師能做的,便是從「國語課文」開始著手。每一課試著找出十個題目(非是非、選擇題,而是問答題); 其中五個題目讓全班進行口語表達即可,另外五題則讓學生書寫於作業本上,當回家作業練習。一開始學生的答案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例如:「為什麼…」就必須指出『因為…』; 「有哪一個句子可以支持作者的觀點」就必須將「那一句」寫出來,而非寫出「那些句」; 「心得」不用寫過多課文內容,而是重視「個人想法」與「讀後觀點」; 「大意」偏重「課文摘要」,不需寫「個人想法」。

閱讀的生活應用

       教師亦可針對學生的答案,全班一起對照著課本找答案; 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生便已再做更進一步的「課文概覽」,無形中就是進行第二次的理解監控,檢視自己的能力與題目答案的關係。
       而閱讀理解除了停留在「課文內」,亦應該提昇到「生活應用」,以落實知識帶著走的能力。例如:課文提到「魯班造傘」的過程,教師便可將閱讀的層次延伸到生活中,詢問:「在生活中,是否有和魯班一樣的經驗,試圖將一件物品,不斷改造、再改造呢?有成功嗎?」、「在生活中,如果沒有傘,除了不能遮陽避雨,還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如果沒有雨傘,你想用什麼東西取代?為什麼?」

       從問思討論,再回到學生熟習的課文與閱讀理解,其實就是一連串的閱讀遷移; 當教師擁有越多的閱讀策略時,就能帶動學生的閱讀理解; 我們期許,學生能因為老師的教學薰陶,而感受到文本的真善美。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