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期

2024 年 4 月 30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CIRN-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花蓮縣國中小圖推教師媒體識讀研習暨共備成果分享

本文摘要

      從202210月開始,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花蓮區召集人林意雪老師安排為期一年關於媒體素養、媒體識讀的研習活動,透過月聚會的機會,邀請花蓮區的圖推教師認識相關議題,並透過討論,激盪思考,共備設計出各校的媒體識讀課程。在第一學期,我們先邀請兩個媒體素養、媒體識讀的單位,一個偏向教學面,一個偏向研究面,期待藉由學校外的視角來認識此項議題。這兩個單位皆實際進入教學現場,以教材或共備的形式,成為推動相關課程的教師的後盾。

一、研習規劃與內容

      有研究指出,現代人一天接收的資訊量大約是175份報紙,在這樣一個資訊過載的世代,圖推教師如何去回應教學現場的挑戰,是偏鄉閱讀中心所期待策劃的。

      202210月開始,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花蓮區召集人林意雪老師安排為期一年關於媒體素養、媒體識讀的研習活動,透過月聚會的機會,邀請花蓮區的圖推教師認識相關議題,並透過討論,激盪思考,共備設計出各校的媒體識讀課程。在第一學期,我們先邀請兩個媒體素養、媒體識讀的單位,一個偏向教學面,一個偏向研究面,期待藉由學校外的視角來認識此項議題。這兩個單位皆實際進入教學現場,以教材或共備的形式,成為推動相關課程的教師的後盾。

      Lapsee(來剖析)團隊,在2021年獲得教育部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和臺大車庫孵化器的支持,進行媒體素養教育的教材和輔具的開發,期待成為教師的備課夥伴。團隊的陳悅寧老師,是東華大學的校友,她和夥伴李芊蓁一同分享團隊成立一年半以來的經驗,並提供老師們在設計課程上可以參考的資源,獲得參與的圖推教師「非常實用的媒體工具箱」的肯定與回饋。藉由觀點的轉換,如何讓課程扣連思辨、思考和有趣,是Lapsee團隊帶給花蓮圖推教師最大的收穫!團隊所製作的「三隻小豬」教材,提及觀點轉換的重要性,意雪老師也建議教師可以參考AC議題中心模式,讓學生針對兩方的立場做一些歸納和準備,避免以辯論的方式,淪為變成各說各話。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是由新聞媒體、社會科學、資料工程等跨領域專業者組成的台灣民間研究機構,成立於2019年,致力於以資料科學深入探討研究台灣資訊環境,持續發展可公開驗證的研究方法,促進公共討論,健全台灣民主。共同主持人王希以實際的例子介紹資訊操弄的概念,與Lapsee團隊不同的是,IORG團隊藉由資料的蒐集呈現資訊傳播的途徑和生態,並出版《資訊判讀力》一書,教大家如何抵抗假訊息、陰謀論和帶風向的行為。稻香國小朱苓尹教師回饋,研習收穫很大,身處楚門的世界,如何保有自我覺知力,真的很重要,值得早早為孩子植苗。

      有了第一學期兩個團隊在背景知識上的挹注,第二學期,我們前往全新落成的鑄強國小圖書館,由林意雪老師透過《資訊判讀力:腦袋自主!抵抗假訊息、陰謀論、帶風向的生存守則》、《媒玩.媒瞭.學媒體:媒體素養寶典》、《媒體爆爆資訊爆炸生活指南》等三本書,期待藉著大脈絡的媒體環境到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花蓮縣內圖推教師進行共備討論。

      鑄強國小的圖書館寬敞明亮,座位舒適,共讀書間排列整齊取用方便,也讓參與月聚會的教師們直呼相當放鬆。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輪流跑組快速翻閱這三本書,並藉由共同討論篩選出可以應用的資訊,並帶回各自的小組,初步規劃相關的主題課程。有了初步的課程構想後,我們也邀請有實際課程設計經驗的基隆市銘傳國中林季儒老師和桃園市建德國小郭靜如老師,分享他們在相關課程上與校內共備和操作的經驗,同時也引導著國中、小的圖推教師,個別進行共備教案的產出。

      經過為期一年四場月聚會的嘗試,我們也向圖推教師們徵選在學校實際操作的教案分享。特別感謝中正國小陳瀅帆、明禮國小劉貞蘭、忠孝國小蕭如妍、北昌國小馮素真、富源國中郭馨憶等五位教師,分享課程設計和教學經驗,從他們的教學經驗中,我們能看到教師如何運用在研習中所增能的知識轉化為教學,引導學生從小就建立媒體識讀的基本意識。

      圖推教師不只是辦理校內大大小小的閱讀推廣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能結合現今的社會動態與教育趨勢,同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步調。在校園中,許多老師發現學生相當投入在新興媒體之中,我們不可能完全抵抗這些科技,但我們可以教學生辨別不同資訊並提高警覺性,當一個謹慎且負責任的閱聽人。 

全學年研習列表:

·     2022/10/27      Lapsee團隊 陳悅寧老師 / 分享媒體素養教育
·     2022/11/24      IORG 團隊 王希 / 分享資訊操弄現象
·     2023/03/09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林意雪教授 / 引導媒體識讀與素養共備
·     2023/04/13      基隆市銘傳國中林季儒老師/桃園市建德國小郭靜如老師 /媒體識讀課程共備、操作經驗分享及課程共備產出

 

二、研習學校教學分享

(一)  富源國中媒體識讀課程心得分享   教師:郭馨憶

      花蓮圖書教師的月聚會所舉辦的媒體識讀共備課程,是為了培養教師設計課程,增進學生對媒體訊息的批判性思考、評估和理解能力,以更有效地應對資訊社會中的各種挑戰。

      課程一開始,引用簡鈺尋老師曾在國文研習中分享的內容,運用國文課程中的〈聲音鐘〉裡面,作者所提到的主觀(心理時間)和客觀(物理時間)的概念,並透過一系列暖身題目啟發學生思考,例如:「他長得很高」、「小孩子就是該被寵愛」以及「依照過往颱風路徑資料,目前颱風將有80%的機率穿越北台灣」。運用以上這些暖身題語句,讓學生進行主觀和客觀判讀的練習,培養他們對資訊的不同解讀。

      接著列舉了愚人節的台啤假新聞和星巴克免費咖啡兌換券事件,鼓勵學生開始思考假新聞的四個要素,即標題聳動、專業權威、圖文並茂、優惠好康,有助於學生了解假新聞如何散布,以及它們可能對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影響。也使用一張軍人給俘虜喝水的照片,引導學生思考看到圖像時,第一時間的感受和反應,並在學生們回應後呈現完整的照片,使學生了解當資訊來源是片面、被挑選、被有心引導時,自己應該如何應對,以提高他們的媒體素養。

      再以「波蜜果菜汁」的影片,讓學生思考波蜜果菜汁對於人體的幫助是否如影片所說是補充人體所需蔬果?還是就是飲料?透過這個影片是用來幫助學生鍛煉對資訊的批判性思維,他們需要考慮不同的觀點和證據來做出判斷。

      引入放伴教育協會在共備時所分享的中天新聞,透過其所報導的高雄壽山動物園引進熊貓的數據,讓學生參與事實查核的過程。這個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引導找尋數據中的錯誤,進一步提高他們的事實查核技能並識別虛假資訊。

      課程尾聲,引用林季儒老師在共備時分享的三個新聞題材,讓學生參與更深入的討論,究竟這些新聞是真實還是虛假。這一部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分享他們的觀點和討論結果,進一步加強了他們的合作和批判思考能力,並學習如何分辨資訊的可信度。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在處理媒體資訊時的識別和判斷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中的資訊挑戰。課程中引入不同的案例和討論,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事實查核技能,還能夠加強合作和討論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媒體資訊的各種挑戰。

(二)  正國小媒體識讀課程分享   教師:陳瀅帆

      上學期於閱讀社團和學生談論一個媒體識讀中非常重要的主題—辨識假新聞。隨著社交媒體和網路新聞的盛行,我們越來越多地依賴這些來源來獲取資訊。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事實與觀點如何被呈現,以及我們如何分辨它們之間的區別。

      首先,教師以海綿寶寶中的一集「假新聞」生成的緣由目的。讓學生比較快速的理解假消息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吸引眼球、影響公眾意見或其他隱藏的目的。接著,以<警告!內褲殺手入侵>媒體識讀共讀書,讓學生有事實和觀點的概念,並了解到認知事實可以使用一些策略:

1.檢查消息來源:來源是否可靠?是否有公認的信譽?
2.驗證事實:在接受任何消息之前,我們可以使用多個來源來確認事實。
3.問問題:這個消息是否過於偏頗?是否有意隱藏或扭曲某些事實?
4.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任何資訊,保持冷靜和理智的頭腦,進行自己的判斷。

      最後,提供學生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讓學生於日常生活中有查核事實的工具外,也可以分享給周邊的家人。我的觀察與感想是,假新聞的流行反映出我們社會中資訊超載的現實。許多人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容易被誤導。培養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幫助他們分辨事實和觀點,並鼓勵他們主動尋找和驗證資訊是學生很重要的數位素養。

(三)  北昌國小媒體識讀課程分享教師:馮素真   

      每次的聚會之後,我都帶著滿滿的想法回校,但一直在思考,在即將進行的五年級圖書資訊利用教育(主題:媒體識讀)中,我該如何調整及規劃?其實,媒體識讀這個主題,在北昌國小原本的校訂課程中,是有規劃的,只是經過了專業老師們的帶領下,原本的課程,似乎缺少了「深入」及「實作」。茲此,在有限的五節課中,我規劃了四個活動,期望能帶個孩子對於媒識讀有更深的體認。 

【教學活動一】三真一假 自我介紹 

      無意中,在 FB 上看到了小壁虎老師和莊越翔老師分享的一個小遊戲,這個遊戲透過有趣的三真一假自我介紹的方式,將自己曾經或未來想做的事情,編入自我介紹,真假訊息混合在一起,最後,讓同學提問找出不合邏輯或疑似錯誤訊息。

      在進行中,我看到孩子們臉上露出「奇妙」的表情,表示要寫出自己曾經做過的事(事實)比較簡單,但要編出假的故事,超難!重頭戲上場,開始抽題,讓大家判斷出「假」的故事了。此時,無論是哪一班的孩子,無不聚精會神,聽著被抽到同學的描述,當同學發表完了之後,開始抽絲剝繭,聽著學生們此起彼落的客觀分析。

      「你...這是假的!你根本沒有...」「真的!我有親眼看到...」「他的成績很好,能被縣長表揚,應該是真的!」看來,這群孩子基本的辨別能力應該是有的,只是沒有訓練而已。開場的活動,成功引發了孩子們對於「虛實和真假」這件事的敏感度。

【教學活動二】媒體虛實大集合

      在這節課,我直接利用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之簡報(截取課程需要及依參考書目增加一些內容),和學生討論圖書館有虛構的故事和虛擬的媒體(虛實和真假),正如人類生活正持續邁向虛實融合。因為孩子已經五年級了,對學校圖書館裡「假的」故事和「真實的」傳記類讀物已能清楚分辨。五年級的孩子們都表示,自己能在這些假的事物中,分辨孰真孰假。回歸現實生活中,訊息滿天飛,事件的發生,是真實的嗎?還是別人加油醋杜撰的,這可是比圖書館中的故事書更是令人摸不著頭緖呀!

【教學活動三】事實與意見

      一上課,我直接取用霜淇淋圖,請學生上台用二句話介紹它,從北海道來的牛奶、特級的牛奶、最上等的籃莓、非常美味...等,各式各樣的形容都有,學生統整出事實-牛奶藍莓混合、觀點-好吃、不好吃。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說出新聞報導也像霜淇淋,經常 把事實和意見混和寫在一起,閱聽人應該懂得辨認。

      接著,參考了多位老師設計的題目,讓學生在閱讀新聞報導之前,先做事實與意見的分辨與練習。最後,就是直接閱讀新聞報導。在我們觀看的幾則新聞報導中,學生發現,記者在形容某些事件時,或許都有將部分事實寫出,但在事實的後面,的確都加上自己的觀點。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學生在判斷「事實」時,對於「個人喜好」上,出現了一點小討論。但大致上還能還算能理解。基於「事實」的另外一個補充,學生比較能接受的判斷法則是「法律規定、知識,與親眼目睹」,此時我準備了一些圖片,讓學生來討論「親眼目睹」一定是真的嗎?無論是否看過圖片,學生們對於自己親眼看到的照片,竟然有不一樣解讀時,也是驚呼連連。果然,角度不同,就是是親眼看到,也會不一樣的結果。最後,帶讀【繪本】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透過傳統三隻小豬的故事與另一個版本的真實故事,讓學生練習評論與思考,也期望孩子未來在接收到相關報導或事件,在判讀上能多用心、不妄下評斷。 

【活動四】資訊真假大考驗

      來到媒體識讀的最後一個活動,我繼續使用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之簡報,簡報中有三張照片,讓學生推測哪一張照片,有可能是假的?一開始,就是三張照片,逐步釋放訊息,從出處、從作者,教導學生在面對網路傳送的照片時,可以依步驟一一檢視它的真實度。

      帶讀【繪本】警告內褲殺手入侵第六章,規納出判讀假新聞、假訊息的 10 個方法。最後,則是直接找來數篇網路新聞,分組一一查核其真實性。

(四)  忠孝國小媒體識讀課程分享   教師:蕭如妍

      騙騙騙,我全家都被詐騙過……當然沒有人丟掉財產,還好只是虛驚一場,這要感謝我的父母,從小到大都在給我上媒體識讀課。由此可證,儘早學會辨認虛與實,對生活有很正面的影響。

      上學年,意雪老師將圖書教師齊聚一堂,舉辦了一系列的媒體識讀工作坊課程。圖書教師們掛了一串串「媒體」在身上,絞盡腦汁的想將「識讀方法」融入課程,想說後疫情時代延續新冠疫情期間的謠言滿LINE飛,這個時代,不得不拉著孩子們一起來學媒體識讀了!

      我負責全校的閱讀推動,忠孝國小在二年級至六年級的閱讀課,通通來看繪本「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播放著Lapsee繪本教材,和學生討論事件的經過、新聞的報導與呈現方式,讓學生反覆思考媒體報導的可信度,與讀者對新聞內容的辨識度。

      緊接著,高年級的部分,一節課快速閱讀「警告!內褲殺手入侵-如何辨別假新聞、不實訊息和陰謀論」這本書,摘要每單元三個重點,馬上運用在網路新聞上,以「沙威瑪生物網路新聞事件簿探討」來進行辨別真偽的實作。沒想到,四年級小讀者,從圖書館借回這本書,看完後,親自表達要上司令台推薦這本教人如何辨別真偽訊息的好書!實在太令人欣慰了,這是真正的Read to Learn

      那低年級呢?從謠言開始來接觸,直接閱讀繪本「聽說小豬變地瓜了」。在哈哈哈笑聲中,學得當事人事件才叫做事實,中間人的傳話都是不實媒體。

      媒體多得不勝枚舉,讀者怎樣傳達與接收「正確訊息」,是個刻不容換緩的課題。我從三隻小豬繪本,辨別媒體成形異同,與學生討論出「刻板印象」、「不實報導」、「讀者心態」、「真假新聞」、「事實與觀點」等議題,相信未來這些都能延伸成不同的課程,持續帶著學生重視媒體識讀的議題。

(五)  明禮國小媒體識讀課程分享   教師:劉貞蘭

      在資訊大量爆炸的時代,學生面對生活周遭所接獲的訊息,是否有足夠辨識真假,或篩選不當訊息能力呢?108 課綱的九大核心素養之一,即「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在國小階段,此核心素養指的是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因此現行教育工作者指導學生學習識讀的知識與技巧,以便能善選資訊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為了讓孩子認為接觸媒體識讀教育是有趣的。上學期,我用繪本的方式,讓三、四年級孩子接觸此課程。用孩子耳熟能悉的三隻小豬故事,噵入辨識訊息真假能力判斷。材料為《三隻小豬》及《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兩本繪本。

      首先,以用問答方式喚起孩子對三隻小豬故事內容的記憶、及人物觀點看法,如三隻小豬的個性、大野狼的性格判斷。由於這是孩子記憶深刻的故事,因此孩子大多侃侃而談,且從孩子對三隻小豬及大野狼觀點的認知,也都趨向一致答案。就是三隻小豬中,大哥最懶惰,小弟最勤勞聰明,大野狼狡猾、壞蛋等等看法。

      接下來,老師轉換到「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以大野狼的口吻講述自己為了給狼奶奶做生日蛋糕,去向三隻小豬借糖,在借糖的途中發生了故事。故事講完,一樣讓孩子針對故事中三隻小豬及大野狼的個性特質進行討論。這時可以發現,孩子一樣討論很熱烈,然而對三隻小豬及大野狼人格特質的定義跟上一篇完全不同。

      究竟哪個版本才是真的呢?孩子很好奇?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判斷吧!看看大野狼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只是經過這樣討論,漸漸孩子也發覺故事報導的角度不同,進而會影響自己看事情、看人的想法。所以老師進一步延伸出以下經驗,例如接受記者訪問,卻被斷章取義報導,或是報紙報導不實影片等案例,讓孩子重新思考媒體報導角度是否中立、及是否為了追求收視率博眼球,而呈現過於偏激的標題報導等議題。最後,老師提醒孩子未來面對訊息時,不是一味吸收,而需要停下、思考、確認或討論等等知識與技巧。

      備註:從班級孩子討論熱絡及事後旁聽老師主動分享:「這堂課很有趣很精采」。讓我聯想到:「請有關單位多研發類似有趣教材,讓一線老師實施。」這樣老師備課輕鬆,孩子學習有趣且有成效,師生彼此都收穫滿滿喔!

附件: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