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期

2016 年 2 月 5 日出刊

圖書教師電子報粉絲團 

國內外小學及兒童圖書館

 新書資訊、書評及分級

 提供圖書教師好用的網路資源或網路服務

相關資源

徵稿訊息
您是圖書教師嗎?
歡迎將您的寶貴經驗、
心得感想,
或是對圖書館經營、
閱讀推動的任何想法
分享給我們

投稿方式:
1. 文章字數約1300-1500字,若超過以1500字計算稿費
2. 若有相關圖片,可以jpg格式附加原始檔案,隨文章一併寄送
3. 投稿請寄twlyf2009@gmail.com,並於主旨註明「投稿圖書教師電子報」
4. 文章若經錄用,將酌致稿酬,圖書教師輔導團並取得該文所有使用模式及再授權之權利。

閱讀課小說導讀

學生學習特質省思作業分析

本文摘要

閱讀課選讀文本,要結合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又要符應學生能力與興趣,著實是閱讀老師的挑戰。七年級上學期,筆者嘗試以短篇小說帶領孩子學習預測策略與閱讀小說的興趣。教學單元的主學習概念則希望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學習特質。

(一)教學設計
  這個教學單元命名為「從閱讀認識我自己」。青少年正處於發展自我認同的階段,全面真實的認識自己,決定孩子能否接納自我,認同自己,積極透過學習發展出合理的生涯目標。國中課程學科分化較細,學習進度緊湊,孩子若未覺察自己的學習特質,摸索合適的學習方法,很容易在大量學科評量裡成為「學習落後者」,發展出負向的自我認同,在高度學習競爭裡習得無助感。筆者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孩子以預測策略熟悉小說閱讀,從故事主角擬情想像,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習特質,有正向的自我認同。

1.文本選用
  這學期共選讀小野蛹之生兩篇短篇小說,分為「遺傳」和「周的眼淚」,兩個故事都與「學習」議題高度相關。
第一個故事「遺傳」,描述主角董其昌自覺自己父母給的遺傳不好,鎮日放逐自己馳騁籃球場;直到好友與教授相助,讓他誤認為自己是「天才」,這才願意發憤圖強,積極念書,最後成為學成歸國的生物學教授。
第二個故事「周的眼淚」,以主角周篤行循規蹈矩,堅持踏實面對實驗結果養成紮實學識,對比配角張凡投機取巧,只想不勞而獲修改實驗數據獲取高分。周篤行最後成功通過教授精心設計的考驗,喜極而泣,擁抱腳踏實地的學習成果。

2.教學步驟
  筆者以大量提問導讀小說,鼓勵孩子主動思考,涉入故事情節。具體的教學流程為:「孩子自行閱讀」→「師生提問互動」→「孩子預測故事情節」。每一個故事都以5節課實施教學,最後1節由筆者以投影片引導孩子思考故事主旨,再指導孩子書寫從故事獲得的省思。但是筆者並不直接告訴孩子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因為不同學習特質的孩子,從中獲得的體會或許不同。閱讀並不同於國文教學,老師無須為了幫助孩子做出標準答案而提供思考範本。筆者著重的是孩子運用擬情能力,觀照自己的學習特質,激勵孩子面對從國小跨越到國中高度分科學習的障礙。
(1) 孩子自行閱讀:這段時間是「寧靜閱讀」,孩子需專注閱讀5分鐘。
(2) 師生互動提問:當孩子完成寧靜閱讀,老師以學習單預先設計的提問和口頭發問,引導孩子注意小說情節的獨特之處,並練習預測策略。兩篇小說的提問問題如表1。

表1小說提問問題
小說篇章「遺傳」
Q1你認為到目前為止出現的兩個主角「董其昌」和「哈比」和故事標題有何關係?
Q2你認為「遺傳」接下來會如何影響董其昌的生活?如何影響他的思考?
Q3請你預測董其昌之後是飛黃騰達?或是身敗名裂?你的理由是什麼?請將有助於你做預測的文字畫線。
小說篇章「周的眼淚
Q1請猜測周篤行為什麼會掉眼淚?請將有助於你猜測的文字畫線。
Q2你認為張凡和周篤行的個性會怎麼影響他們做實驗?請你將有助於你猜測的文字畫線。
Q3你認為周篤行最後會不會為了拿高分修改實驗數據?你的理由是什麼?請將有助於你猜測的文字畫線。
Q4張凡為了拿高分一直煽動周篤行修改實驗數據,你認為周篤行會遵照辦理嗎?你的理由是什麼?請將有助於你猜測的文字畫線。
Q5周篤行為什麼流下眼淚?
Q6你覺得這篇小說想表達什麼道理?

(3) 孩子預測故事情節:課堂要求孩子口頭回答,並畫線說明自己答題的理由,並不強要求孩子要大量文字書寫。

(二)學生作業分析
  孩子完成兩篇小說閱讀後,從閱讀認識我自己的學習特質已經告一段落。筆者先以投影片進行師生提問互動,與孩子討論兩個問題。其一是「什麼是聰明?」,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讀書?」

  根據「周的眼淚」這個故事,老師提問邀請孩子思考,讀書是為了「獲得高分」或是「紮實的學識」,大部分孩子都認同讀書是為了「紮實的學識」。但是在孩子個人學習特質的省思卻普遍呈現以分數來定義「聰明」的現象。

1. 學習特質省思問題
  表2是筆者設計的學習特質省思單,引導孩子省思自己的學習特質。

2學習特質省思學習單 

 故事2周的眼淚   小野
   到這裡為止,我們一共閱讀了兩個短篇小說。第一篇是「遺傳」,第二篇是「周的眼淚」。請你看完兩篇小說,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做省思。
Q1你認為自己聰明不聰明?請你舉事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2你認為「聰明」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你欣賞周篤行嗎?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4張凡為了拿高分而做實驗,甚至不惜修改實驗數據;周篤行擇善固執,堅持,循規蹈矩遵循實驗步驟完成課堂要求。你覺得自己較像張凡還是周篤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學生作答分析
  筆者任教2個七年級班級,共50名學生。先從第四題進行討論,發現有高達23個孩子(46%)認為自己的學習態度像張凡,學習時會為了獲得高分而投機取巧。有10個孩子(20%)認為自己兼具周篤行的擇善固執,偶爾會像張凡投機(例如抄作業,偷懶),僅有12個孩子認為自己的學習態度像周篤行。孩子普遍欣賞故事主角周篤行,接受腳踏實地,循規蹈矩養成紮實學識的價值,卻無法在生活實踐這樣的學習態度,顯見孩子是「知易行難」的。問題成因何在?是否與整體教育價值崇尚以分數論斷孩子學習表現有關?以至於我們的孩子會為了獲取高分而投機取巧。
  第一題作答結果,最令筆者擔憂。有高達40個(80%)孩子認為自己是不聰明的。無論是學科成績高,或是學科成績低的孩子都認為自己不聰明。儘管在第二題許多孩子有多元智慧的模糊概念,不完全以有能力獲取高分來定義聰明。但是80%的孩子孩子由於成績不佳(或不夠滿意)否定自己的學習潛質,甚至有孩子寫出「因為爸媽常罵我白癡笨蛋」,因此她認定自己不聰明。認定自己不聰明的孩子,未來國中學習生活的適應情況值得老師高度關注。 

(三)結語
  台灣已經推行多元智慧、多元評量多年,但是似乎未來撼動分數對孩子學習的桎梏。從孩子省思自己的學習特質來看,孩子普遍接受念書是為了獲得紮實學識,但是分數卻高度影響他們的學習行為和自我評價。如何避免評量造成孩子負面的自我認同,是教育人員和行政決策單位應深思的議題。期待未來學校全面施行學習評量規準,免除分數評量,扭轉孩子受限於分數所衍生的學習問題。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