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重新思考數位時代的閱讀能力


謝慧貞文藻外語學院圖書館館員聯絡資訊

現代網路及行動通訊的科技發展迅速,加上國內推展電子書與電子書包的趨勢,線上閱讀的模式勢必取代傳統紙本閱讀而成為主要的閱讀形態。在這個科技發展快速變遷的網路數位時代,不論是學習、工作、社交甚至是生活方式都面臨著快速變化及重新定義的挑戰。

  2001年Marc Prensky(美國有關數位學習研究的學者)提出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s)的概念與名稱,距今10年,生長在電腦、網路及行動通訊時代的新世代所閱讀、所藉以表達思想與感受的媒介趨於多元,他們的讀寫能力鑑測自然不宜侷限於傳統紙本模式的指標。

  今年1月號的《中等學校學刊》有一篇由三位語文教育與師範教育的學者共同發表的文章(註1),討論線上閱讀模式與紙本閱讀的關鍵差異在於「深度閱讀」的能力表現(deep reading),茲簡要摘譯此篇文章內容如下。

  作者將100位國二生平均分成4組,分別給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文章進行線上與紙本閱讀,旨在研究線上與紙本閱讀模式中閱讀文章細節的技能表現。研究發現不論是文章內容的學科屬性或線上/紙本閱讀模式,受測者在略讀文章大意(main ideas)的表現上並無明顯的差別。然而,受測者在線上或紙本閱讀模式上最大差異在於閱讀文章內容細節(reading for details)的表現。為了探究線上閱讀模式在讀取特定資訊(reading specifics)或閱讀細節的能力表現不如理解大意的原因,作者就三方面審視線上閱讀模式或行為,並提出五個在線上閱讀的環境中可以加強深度閱讀的做法,讓老師們參考,分列如下:

●線上閱讀模式
1. 略讀文章大意(The main idea):到了國二這個階段,學生在傳統的紙本閱讀模式中已經具備許多經驗,可判讀出文章大意,因為他們已經能夠在文章篇幅中明確指出重要資訊的句子結構,這樣的技能可以直接轉移到線上閱讀。然而,如果缺乏線上閱讀文章內容細節的技能,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工作產能影響甚鉅。

2. 三維閱讀(Three-dimensional reading):以英文為例,紙本閱讀的方式是從左到右、由上到下,此為二維閱讀(2-D reading)。然而,線上閱讀的過程則是跳躍、多層次的,過程中會點選其他的相關連結,開啟新頁而閱讀內容,讀者可自主決定是否要將最先開啟的原始文本完整讀完。這種三維的閱讀本質可能是學生線上閱讀能力表現比紙本閱讀能力為低的原因之一。作者實驗發現進行線上閱讀的學生比較容易分心,而且比較想看他們在網路上找到的其他東西。三維閱讀也許比較容易對細節的關注力產生干擾。

3. 深度閱讀(Deep reading):許多研究指出需要加強由老師向學生示範線上閱讀行為,尤其是在深度閱讀的方法上。作者採用Maryanne Wolf和Mirit Barzillai(註2)對「深度閱讀」定義:一系列促成理解的複雜過程,涵蓋推論與演繹思考(inferential and deductive reasoning)、類推技巧(analogical skills)、批判分析(critical analysis)、反思(reflection)及insight(見解)。

●加強深度閱讀的做法
1. 建立閱讀目標:老師協助學生了解他們閱讀的目標或目的,如:要找出特定資訊、讀取作者的看法、為了樂趣、或是為了其他各種不同的原因。一旦建立閱讀目標,他們不僅略讀大意,也會注意文本中的細節。

2. 示範閱讀:身教示範具有深切的影響,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示範自己閱讀線上文本中的讀解過程,包括利用線上筆記工具整理文中內容細節的方法。

3. 利用圖像組織圖(註3):數十年來多有研究提倡使用圖像組織圖(graphic organizers)輔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作者推薦三種線上版的圖像組織圖,供老師參考利用。

4. 增進討論:即便在線上虛擬環境中,有機會和同儕討論與分享仍是可使學習效果提高的方式。作者建議可以採用部落格(blogging)以及線上即時通訊軟體(instant messaging)做為增進討論的工具,並以實例分享作法。

5. 慢讀:一般而言,閱讀教學強調閱讀流暢度(fluency),並認為過慢的閱讀速度會干擾閱讀理解,然而,不同類型的文本與閱讀目標需要不同的閱讀速度。仔細地慢慢讀才會有足夠的時間運用所有的閱讀策略,如:推論、預測、連結,甚至發現自己與作者持不同看法之處。

  美國的教育實況、發展與研究並非能夠完全複製或適用於其他國家,然而,透過這些外來經驗的分享,若可做為預見未來自身發展的借鏡,仍是寶貴且有所助益的提醒。

註1:Fisher, D., Lapp, D., & Wood, K. (2011). Reading for details in online and printed text: A prerequisite for deep reading. Middle School Journal, 42(3), 58-63.

註2:Wolf, M., & Barzillai, M. (2009). The importance of deep read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6(6), 32–37.

註3:關於圖像組織圖的完整介紹與在各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參考2005年遠流出版,李欣蓉翻譯的《圖像化學習》。此書譯者指出圖像組織圖「可以組織資訊、將重要的概念進行重整,或是以視覺圖像表達、組織整合已知或未知的資訊。……可以讓學生藉由了解連結關係,而將新的知識納入舊有的意義結構中……透過視覺的傳遞更清楚地看到訊息之間的關係與重點」(頁16)。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開卷推薦】五月份主題書單


李金蓮(資訊提供)中國時報文化中心開卷周報副主任聯絡資訊

2011年5月的主題書單,挑選了「設計」的主題。因為,設計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真是不可忽視啊!設計無所不在,但是,若沒有感動,也就沒有設計!

  可以說,21世紀是創意產業起飛的時代,美學及設計不再只侷限於文創業,它是任何產業再次推進的重要動力。譬如今年初,有「設計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iF產品設計獎,在全球43個國家、2756件作品參賽中,來自台灣的華碩電腦公司,就抱走8座獎項,堪稱最大贏家。

 

  設計,讓明明沒有機械零件的數位相機發出快門喀擦聲;設計也驅使我們在新產品上市時漏夜排隊,只為了先人一步擁有。這一切,都是設計的誘惑使然。對於面臨瓶頸的傳統產業及地方產業,若是懂得善用視覺美學,重新尋思品牌的精神,不但能打動人的眼睛,還能觸動消費者的心,找回與人的深刻連結,才能打造品牌與企業的永續價值。

 

  設計無所不在,但是,若沒有感動,也就沒有設計!

 

中國時報文化中心˙開卷周報副主任 李金蓮

開卷部落格: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

 

5月主題書單:設計,無所不在

 

˙像設計大師一樣思考(黛比.米曼,林育如譯,商周出版,320元)

  設計師如同魔術師,本書作者訪談了21位大師級的平面設計師,從他們的啟蒙、生活、夢想,逐漸觸及對設計的態度、接案規畫、和設計一行的甘苦點滴。有些看似尋常的小事,卻呈現了設計師的內在,且巧妙地和作品脈絡呼應。他們真誠流露,自剖經營與創意思維,讓讀者見識到他們如何思考與看待世界。

 

˙美學企業力:設計師 × 企業=日本設計大師共同打造的企業品牌(山下和彥、關田理惠,蔡青雯譯,商周出版,380元)

  本書介紹了日本九大品牌的設計故事,包括:京都百年香堂松榮堂、五百年甜點老店虎屋、日本最大汽車安全裝備製造商高田…等,它們與日本知名設計師合作,打造企業的視覺形象,包括企業識別系統、產品定位、商品包裝、商店設計、平面廣告等等,在競爭激烈的日本市場中,因而能超越對手,持續得到注目。

 

˙被設計淹沒的世界(德耶.薩德奇,莊靖譯,漫遊者文化公司,360元)

  設計無所不在,從湯匙、椅子、車子、燈具,到飛機、摩天大樓與城市規劃,對現代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知名的英國建築藝術評論家薩德奇援引設計史上的經典個案,包括尼康相機、Lucky Strike菸盒、雪鐵龍汽車、轉盤式電話等,帶領我們尋訪設計的演變,剖析設計化身為工藝美學、行銷手法與流行時尚等不同面貌;也印證不同時期的設計理念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

 

˙經典設計150(安博妮,李淑寧譯,馬可孛羅出版,520元)

  本書屆設了七個設計時期,譬如:19世紀工藝技術史上的最大展覽--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包浩斯學派主張設計價格平民化的必需品,30年代,美國社會成功將藝術設計與工業商機結合;二次大戰後,日本設計師積極在傳統文化之間,尋找有特色的產品,奠定了日本工業強國地位;德國烏爾姆學院大力推廣品牌的重要性,主張塑造企業的整體形象;安迪沃荷掀起普普風潮,在60年代如火如茶展開,順應大眾品味成為商品暢銷的保證;80年代,義大利超越德國,成為家具設計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等。

 

˙過程:從概念到製造,從靈感到成品,原來大師是這樣做設計(珍妮佛.哈德森,吳莉君譯,臉譜,850元)

  本書介紹四十幾位設計師將各式產品製作上市的漫長艱辛過程,介紹的設計涵蓋了:家具、照明、餐具、織品等。透過這些作品,讀者了解到創作者對於設計過程擁有全面而完備的知識,無論這過程是條理分明的、研究導向的、科學的、意外的或甚至靈光一閃的。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回頁首

圖書館領袖生隊(圖書館小尖兵)


香港 梁東林老師前任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理事聯絡資訊

成功的學校圖書館經營除了仰賴館員的用心之外,也需要義工的支持,訓練學生成為圖書館小義工,不但能讓孩子們從做中學、具備充分的圖書館利用知能與資訊素養,更培養良好的服務精神!
  安排學生在圖書館服務,除了為圖書館日常繁重的工作找來援手外,更要的目的是培訓學生圖書館技能,推動學生閱讀,並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做事的積極態度、責任感、遵守紀律與合作精神,亦體現了學校教育的目的。

  為實踐上面所說的,第一步是成立一個名為「圖書館領袖生隊」的組織,以便管理學生。圖書館領袖生的工作不僅要管理圖書,還要維持圖書館秩序與協助舉辦活動,所以他們既是管理員,又是風紀領袖,為學校創造一個優美的閱讀環境。

  學校圖書館最理想是在每年九月開學的第一天就開放給全校師生使用,並且有一群訓練有素的學生在圖書館值班工作。若要做到這一點,圖書館領袖生的新成員招募工作必須提前幾個月進行,並接著展開一系列的訓練與實習課程,讓新成員做好準備,立即投入工作。





  在暑假前已參加訓練課程的學生,在九月開學後回到圖書館,先接受簡單的測試,考考他們在訓練課程學過的東西。由於暑假過後學生往往忘記一部份,所以使用電腦借還書的課程就安排在開學後,讓新成員一學完就馬上展開工作實習所學知識。

●圖書館領袖生的職責
1. 讀者管理:包括處理借書和還書,維持圖書館各個區的運作,協助同學使用複印機、電腦和人數統計等。
2. 設施管理:包括整理書架、更換壁報、圖書包裝和修補、更換報紙和雜誌等。
3. 舉辦活動:包括舉辦閱讀活動(舉辦閱讀嘉年華、文學作品舞台劇、讀書會、個人閱讀口頭分享和寫讀後感等)和聯誼活動(旅行、聖誕聯歡會、參觀外校的圖書館等)。
4. 新人招募及培訓:由現職圖書館領袖生向新成員介紹圖書館規則與書架位置,並指導他們做簡單排架,再由圖書館老師安排新成員參加訓練課程,內容包括圖書分類法訓練、整理書架工作、學習組織架構和值班制度、崗位工作、實習訓練等。

  為了使圖書館領袖生的運作暢順,需要有完善的組織架構和適當的職位安排,日常值班方面需要有明確的工作制度、簽到制度、崗位安排與工作要求等。

  圖書館領袖生隊最高的職位是隊長,他負責統籌全隊的值班、計算各人的值班分數、協助圖書館老師策劃各項活動等,協助隊長工作的有副隊長。另外,每天分別有一位小隊長和副小隊長,各自負責管理當天值班隊員的工作。

●圖書館領袖生的值班制度
  為了配合上課時間表,值班制度也有各種分別。
1. 全日制:要求隊員每個星期選一天全天值班。
2. 兩日制:要求隊員每個星期選兩天在早上課休和午飯休息時段值班。
3. 放學制:要求隊員每個星期選三個放學時段值班。
4. 中午制:要求隊員每個星期選三個午飯休息時段值班。
5. 早晨制:要求隊員每天早上上課前值班。

  能夠清楚紀錄值班時間,就能夠做為獎勵學生的其中一項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就需要制定完善的簽到制度。圖書館領袖生必須根據值班制度選定時間,準時到達圖書館,在簽到紀錄簿裡記下到達時間並簽名,如果因各種理由缺席,需要在請假表中填寫缺席理由與預備補做的時間。除指定的值班時間外,亦歡迎在其他時間自由做義工值班。

●圖書館領袖生的工作崗位
  按照圖書館的環境配置,可以分為五個工作崗位。
1. 圖書館門口:工作職責包括維持進出的秩序,確認所有同學帶離圖書館的書刊是否辦妥借書手續,檢查領取訂報同學的學生證等。
2. 借還書
3. 閱覽室:整理書架、維持秩序、整理桌椅、協助同學使用電子辭典和環境清理。整理書架的工作包括巡架、上架和排架。整理書架第一步是巡架,整理倒塌、傾斜或上下顛倒的圖書。第二步是上架,將已歸還的圖書按索書號放回適當的位置。最後一步是排架,包括檢查架上的圖書按索書號排列和把圖書拉出靠書架底板外邊線排好等。
4. 自修室:管理電腦區、維持秩序、整理桌椅、清場工作、協助同學使用複印機和電腦。
5. 
閱覽室進出口:檢查同學帶離開閱覽廳的書刊是否辦妥借書手續,防止同學把書包帶進閱覽室,維持閱覽室進出口的秩序等。

●圖書館領袖生的分組
  除日常值班外,圖書館領袖生還需參加六個小組的其中一個。
1. 美術組:負責壁報和節日佈置。
2. 電腦組:負責制作海報和網頁。
3. 編製組:負責編寫刊物。
4. 刊物組:負責處理雜誌和大量免費刊物。
5. 圖書處理組:負責圖書包裝和修補。
6. 推動閱讀組:負責各項閱讀活動。

  為提升學生的服務表現,圖書館老師需要經常提醒圖書館領袖生注意準時值班,做事積極主動,服從上級指示,工作時要堅守崗位和注重儀表,待人態度要友善等。

  要維持圖書館領袖生的工作士氣,讓他們獲得成就感,除了在適當的時間給與獎勵(包括在成績表上記小功和老師私底下給予獎賞)外,還提供良好晉升機會,並經常舉辦各項聯誼活動。

  圖書館領袖生主要依據他們的值班時間(時間長短和依時值班次數)和工作態度兩方面進行評分,至於他們職位的高低、訓練課程裡的測試成績、借書的次數、閱讀能力的強弱、學業考試的成績都不在評核的考慮範圍內。

  圖書館領袖生隊的運作要上軌道,必須依靠學生們自動自發簽到與進入崗位工作,積極爭取工作表現。要訣則是制定明確的制度與落實培訓工作,一隊優秀的圖書館領袖生團隊指日可待。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培訓課程上網


圖書教師輔導團

  99年度圖書教師進階培訓課程已於20113, 4月順利舉辦完成,無法親自到場參加的朋友別擔心,透過無遠弗屆的「開放式課程」,隨時都可以來場遠距學習唷!


  「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OCW)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1999年開始推動的計畫,透過網際網路無償分享其課程內容與教材,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社會大眾自由學習,此一理念亦獲得全球許多國家、團體的響應,目前國內多所大學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交通大學、輔仁大學等,亦參與推動「開放式課程」的建構,並開發自己的學習平台。目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開放式課程已有190門課程,自2007年開始使用次數已達160多萬人次,是目前國內使用率最高的開放式課程平台,使用率排名第一的課程,從2009拍攝至今,使用人次高達 55870 次,這樣的使用率,可以說是史上最熱門的課程了。

   圖書閱讀推動教師的「初階」與「進階」培訓課程,也都被拍攝並放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的開放式課程平台,歡迎大家隨時來上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開放式課程平台網址:

http://ocw.lib.ntnu.edu.tw/course/category.php?id=18








  歡迎大家多加利用「開放式課程」,經典的課程可以反覆觀看,亦能用於教師研習的分享,將如此便利的資源推廣給更多的朋友們來使用!

回頁首

新手圖書教師必備!圖書教師手冊!


圖書教師輔導團

  圖書教師是什麼?圖書教師到底要做什麼?剛剛接手圖書教師的老師,一定會有像這樣的問題吧,現在,您可以不用再煩惱了,一本指引圖書教師的「圖書教師手冊」已經出版囉!




  教育部邀請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昭珍教授、國立台東大學簡馨瑩教授、國立嘉義大學林菁教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賴苑玲教授以及國立台南大學陳海泓教授共同編寫「圖書教師手冊」,手冊內容包括:

【閱讀知能與閱讀推動方案】
● 兒童在各年級應該具備的閱讀知能有哪些?
● 看看各國如何推動閱讀
● 在學校、班級裡和學生個人之間如何推動閱讀?

【閱讀策略與閱讀教學策略】
● 閱讀策略有哪些種類?
● 一步步的指導閱讀策略
● 如何進行閱讀策略的教學?
● 如何與班級教師合作?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與資訊素養】
● 如何進行資訊素養教育?
● 圖書教師與班級教師的協同教學
● 資訊素養如何融入一般教學?
● 資訊素養課程綱要與教學實例

【圖書館經營:空間規劃】
● 小學圖書館需要規劃哪些空間區塊?
● 閱讀氛圍的營造、動線與安全考量
● 來看看別人怎麼設計圖書館吧

【圖書館經營:技術服務】
● 如何選書?哪些選書的來源可以參考?
● 如何進行分類、編目、書目建檔工作?
● 書籍排架也是一大學問

【圖書館經營:讀者服務】
● 閱覽服務與借閱規則的制訂
● 參考服務:如何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 哪些好用的網路資源可以協助教學與學習?
● 如何推廣閱讀以及圖書資源利用教育?
● 如何經營班級圖書角?

  除了上述內容外,手冊還附有教學實例、圖書資源利用課程綱要,以及各種相關規則的範本,提供給圖書教師作為參考,透過本手冊,讓圖書教師手冊做為圖書教師隨身翻閱的隨身書。

現在就趕快來看看圖書教師手冊吧!
下載圖書教師手冊

回頁首

香港循道學校小學圖書館參訪紀要


陳廣宗普台中學圖書館圖書組長

2011年四月初,一群來自台灣、熱愛閱讀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香港中小學圖書館參訪之旅,在這趟旅程中,對於香港閱讀教育的發展與推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圖書教師電子報將彙整香港行的參訪紀實,陸續進行一連串的報導,請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走一趟香港!


  2011年4月1-3 日,我和16位高中圖書館主任,一位高中校長,一位國中教務主任,共19人參訪香港中小學圖書館,並參觀了一場國文課的教學實況。這次的參訪,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香港教育改革,重視閱讀,以及中小學圖書教師 (也是圖書館主任) 在學校推動閱讀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香港中小學圖書教師在協助教學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將閱讀融入各科教學的作法。為讓此行影響擴大,我們會一一報導在各校參觀的情況。此文是我們第一篇參訪紀實。

(台師大圖書館館長陳昭珍謹誌)


學校基本資料
  循道學校是一所教會學校,由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所創立,迄今建校60年,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循道小學和循道中學)。學校坐落於九龍,校區沿山坡而建,佔地面積不大,建築物多向上發展,是香港建築的特色。

  循道學校的課程作息,分為上午班和下午班。學生們每天只需在教室裡上半天的課,下午則作為學生探索學習的時間(下午班則相反)。老師出的回家作業,讓同學有很多機會使用圖書館的資源。

 

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
  循道學校的圖書館命名為「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在人員編制上設有主任一人及館員一人,館藏一萬六千冊,館舍大約是兩個教室的面積。圖書館陳麗芳主任表示,圖書館命名為「中央」的緣故,是由於香港早期的學校並沒有集中式圖書館,圖書多放置於班級教室,漸漸才有「圖書館」設置的概念,但學校仍保留了過去在各班教室放置圖書的做法(類似台灣的班級圖書角)。









拍攝專題影片、從趣味中學習
  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播放一段圖書館為全校學生製作的導覽影片作為開場。影片利用布偶當作主角演出(類似卡通芝麻街),以Q版布偶搭配逗趣動作,生動地介紹圖書館的環境、書架陳列、分類法,再配上活潑的音樂,連大人都看得目不轉睛,更可想見這段影片對於孩子們有魔法般的吸引力了!讓我們感受到該校在經營圖書館上,非常的用心和具有豐富的創意。
 
圖書課融入正課、兩週為一循環
  參訪中,我們發現香港的學校圖書館將「圖書課」納入正式課程,由圖書館老師對各班上課,平均兩週一次。圖書館主任均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擔任,另安排主任須參加圖書館專業訓練。圖書館在校內的定位是「教學單位」,而非僅是「行政單位」,圖書館由幕後支援的角色躍升教學第一線。優點是讓每一位同學都接受閱讀寫作技巧、資訊素養的訓練,透過協同教學實現跨學科領域的合作;同時,圖書館也不至面臨「如何才能把圖書館推廣出去」、或「如何吸引同學使用圖書館」的問題。

  以循道學校的圖書課來說,全學年有12次課程,安排6節教授基本知識及技能、另外6節則為閱讀策略訓練課程。課程內容及教學進度由圖書館老師負責編訂,而閱讀策略教材則由圖書館老師和中、英文科主任合作設計。



教改推動課程、由上而下引導
  圖書課或閱讀課的設立,緣於香港自2000年開始的教育改革,迄今十年餘。在這一波的教改,設定了幾項重點改革目標,包含重視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研究的能力等。因此,香港的每所學校都開始設置了圖書課、探索課等課程,並經由大量的協同教學,落實到各年級及各科。

  改革逐漸收到成效,2006 PIRLS和2009 PISA的檢定中,香港的成績都名列前茅,和教改前(2000年)相比,進步有目共睹。顯見這波改革,成功訓練出一批有基本自我研究、創造思考、多元閱讀能力的學生。

培育教學種子、加強在職培訓
  香港教育局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此作為推動各項業務的根基。圖書館的專業訓練每年至少需參加一次,學校的行政人員,除了教學以外,也需就行政管理的業務另作進修,每年平均達50個小時。研習課程是免費的,由政府開設,另外還有自修文憑的機制。

編製圖書課教材、區分年齡程度
  雖然各校都有安排圖書課課程,但上課的教材並非全港統一,也非台灣一綱多本的做法,而是由各校圖書館自行編製。以循道學校圖書館為例,圖書館編製了「親子閱讀冊」,各年級使用不同的親子閱讀冊,內容包含閱讀策略、教導家長帶領孩子閱讀的技巧、閱讀的集點紀錄(分主題)、圖書課的上課教材、其他圖書館的資訊等等,而平日圖書課的上課內容也都按照這本教材進行。



  除親子閱讀冊以外,圖書館員亦會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類科選定相關書目,並在平日課程中搭配教學使用。這些書目的選定,主要是由圖書館依據書籍的總字數、內容主題,再參考各科老師的意見而選定,有些書目甚至是從台灣文建會的選書推薦中所挑選。特別的是,有些書是「年級限定」,即一年級不能閱讀二年級的指定書,升上二年級後亦不能回頭看一年級的指定書,當然此作法還保有彈性,某些學習成效不佳的同學,圖書館員會和科目老師彈性調整他們的閱讀內容,更特別的同學,則會導入社工輔導的機制。

教材內容多元、重視協同教學
  本次參訪團一行人,對於香港學校的圖書館如何編製出圖書課教材,及如何與各科目的教學結合,感到非常好奇。圖書館陳主任表示,親子閱讀冊的教材初稿,花了整個暑假編製,接著逐步進行修正到實際的完成版,總共花了兩年的時間,目前每年都還會進行修訂。

  在協同教學的部分,圖書館每學年會先編製「協作計畫表」,主動地諮詢各科組長、進行溝通。圖書館盡量將教學計畫設想周到,減輕各科的負擔,所以各科老師的配合意願高,漸漸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對循道學校中央圖書館而言,圖書館不僅只是被動地「設置」在學校,學校的「經營」,其實就在圖書館進行。

  舉例來說,循道學校在中文學習部分,會舉辦「中文閱讀日」系列活動,設定主題讓孩子練習心智繪圖,結合圖書館、中文科、視藝科進行繪本DIY的活動。在和英文科的合作上,透過舉辦英語故事樂園,把圖書館作情境化的佈置引導同學閱讀,藉此落實跨課程的閱讀,進一步發展學生跨科專題的研習能力。



基本閱讀量大、全校參與閱讀
  觀察圖書課教材,我們發現,香港學生的基本閱讀量都很龐大,以循道學校小學生1~2年級為例,規定每個學生每學年必須閱讀中文30本、英文40本的量,3~4年級則須閱讀130本的量……推算下來,小學6年內可閱讀上千本書籍──這是非常驚人的閱讀量,相信對於了解台灣學生狀況的老師、館員們來說,兩地學生在閱讀量的落差,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此外,閱讀在循道是一項全校運動。校長本身非常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會利用早晨集會時間,由校長帶領讓老師們輪流上台分享新書簡介、閱讀心得,這些新書的資訊也會同步刊載於循道圖書館網頁。而校內的閱讀活動,多由全校統一推動,例如利用早上的自習課進行晨讀。

  陳主任認為,香港PIRLS成績的優異就是來自於這些平日的累積,每天全校共同閱讀20分鐘、老師在作業中指定閱讀、搭配圖書館的認證機制,長期下來可收到不錯的成效。





結論
  一整天的參訪行程,香港學校圖書館所展現出來的成果,對臺灣參訪團而言是一場震撼教育。在有限的資源、人力配置下,能克服種種困難,著實令人敬佩。

  筆者在參訪過程中發現,香港在教育改革上,逐漸重視個別差異,即培養不同想法、不同特質的孩子;而國內的教育仍然較缺乏探索、研究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們的教育仍然偏重認同集體的主流價值,或符合集體的行為規範,對於學習成效的評鑑,仍講求「標準答案」的確立。

  其實,香港學校圖書館的硬體設備、空間環境並不如台灣的學校圖書館;在人力資源、館藏規模上亦相對來得小,這也讓臺灣參訪團成員體認到,學校圖書館的營運策略,不應只是追求硬體設備、空間和預算的堆砌,更應思考更多閱讀面、教育面的實質作法,讓學生有效的學習、培養閱讀習慣。

  感謝香港學校圖書館同道熱切地招待、無私分享,以及台灣高中職圖書館輔導團的悉心規劃,讓本次的香港參訪有了豐碩的收穫。


附件:
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