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有如何規劃閱讀活動及將閱讀融入教學的經驗分享,另外也有香港參訪的精彩心得,帶著大家看看國內外不同的推動方法。
- 快閃二十,一場閱讀的實驗 / 李秉諺苗栗縣僑成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 從閱讀,如何輸出國語文的能力? / 林彥佑高雄市林園國小教師 聯絡作者
- 將閱讀指導融入國文課堂–分散式教與學 / 陳秋雯基隆市百福國民中學教師
- 暢游香江愛閱風情-香港小學圖書館參訪心得 / 蕭玉佳新北市五股國小圖書教師
- 【通知】108年度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進階課程,研習時間與地點 / 圖書教師輔導團
- 【通知】108年度國中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進階課程,研習時間與地點 / 圖書教師輔導團
快閃二十,一場閱讀的實驗
李秉諺苗栗縣僑成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李秉諺老師在圖書室舉辦「兔絲日」活動(My Tues. Date),試著讓更多親、師、生參與這場閱讀的實驗。此外也介紹了FLASH mob (快閃)-快速Fast、廣泛Large、有趣Attractive、簡短Short、熱情Hot等五項特點。
契機
圖推教師在學校擔任的角色能有多少可能性?我們扮演著教師、教學夥伴、資訊專家、行政管理者,分別展現著傳遞、支援、搜索、管理功能。一堂單一班級四十分鐘的閱讀課絕對無法讓我們充分的大展身手,因此,我開始思考,除了班級閱讀課程外,如何彙整資源並在有限的時間內,以學校的高度默默讓「閱讀」發生在孩子的學習中,我們是否能夠延續孩子的閱讀能量,創造更多的閱讀機會?
也許,「空白課程」是我能開發的潛在桃花源。
審視既有空白課程,導師們推行「晨讀十分鐘」成效卓著,教師藉由身教示範,培養孩子定時閱讀的習慣,圖推教師貿然取代教師似乎不可行。二十分鐘大下課,成為理想的新目標。於是於每週二在圖書室舉辦「兔絲日」活動(My Tues. Date),試著讓更多親、師、生參與這場閱讀的實驗。
二十分鐘思考術
由於必須在二十分鐘完成一次課程或是活動,扣除五分鐘學生自教室到圖書室的自由進出時間,實際上能進行的只有十五分鐘。因此,在設計課程或是活動時,我會思考是否具備FLASH mob (快閃)-快速Fast、廣泛Large、有趣Attractive、簡短Short、熱情Hot等五項特點。
1. 快速Fast:行進節奏快速,確實掌握5-5-5-5「四五時間法」畫分。若為課程型,第一個五分鐘,我會準備器材並請志工導引學生就座,待時間差不多便開場。第二個五分鐘,進行第一個階段教學,第三個五分鐘進行第二階段或是延伸教學,最後一個五分鐘則視狀況進行Q&A與結論。若為活動型,則改為5-5+5-5型態進行,使用材料以方便、迅速為原則,例如以圓點貼或色紙代替上色。
2. 廣泛Large:題材廣泛,由於潛在參加的學生橫跨六個年級,因此在題材選擇上盡量廣泛多元。我們曾進行新聞新知型活動,如Ciao News(校園新聞)、這世界怎麼了?(國際議題);專題導覽型活動,如真人圖書館(外國背包客)、昆蟲解說員(科普展覽)、學生展(作品導覽);手創勞作型活動,如小書、書插、紙偶製作;實務操作型活動,如書本生理學(圖資利用)、科普實驗。
3. 有趣Attractive:活動有趣是吸引孩子的不二法門。為了提升趣味性,並讓更多親、師、生參與,我們邀請志工說故事(親),讓學生票選來說故事或是專題的神秘客(師),讓學生親自擔任小小說書人並舉辦閱讀活動(生)。活動最後會預留Q&A時間,除和孩子互動外,並預告下週活動內容。
4. 簡短Short:說明簡短,除簡潔說明外,PPT會以圖示或在文字中標上重點,提升理解度。
5. 熱情Hot:態度熱情決定一場課程/活動的溫度。由於採自由入席模式,無法確實掌握每場次參與人數,對主講者與我都是場身心的考驗,因此擁有「熱情」除對內能提升自信心,對外也感染學生。而這也是我們圖推老師平時應該培養的態度。
旺專題
以本學期第一場「旺專題」-新年Let’s Go (狗) 系列活動為例,配合今年「狗年」,於二、三月份共規畫了五個場次,分別旺燈謎、你所不知道的汪星人、旺故事、旺旺世界、一起來旺旺。
快閃的實驗,創造閱讀延續的可能性
曾經問自己,二十分鐘能激起多少火花?能夠引起多少共鳴?能創造多少可能性?從一人獨腳戲,到夥伴支援合作;從單場獨立活動到主題性系列活動,跳脫一堂四十分鐘課程的框架,也跳出了新思維,我創造了更多閱讀的可能性,一個個舞台的誕生、一次次關係的延伸、一場場屬於圖推老師的實驗。成功了嗎?至少,我讓孩子知道,每週二二十分鐘的時刻,我一直在這裡,等待一場和孩子們的 Tuesday Date,等待孩子們和我們一同演出二十分鐘的閱讀快閃。
備註:教學參考資料
1. 麗莎想要一隻狗:https://youtu.be/0619v7OMlZg
2. 金氏世界紀錄官方網站:http://www.guinnessworldrecords.cn/
3. Toby破世界紀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a5vbZho0M&feature=youtu.be
4. 日本天狗:https://youtu.be/UNwI84sI6ww
5. 希臘神話-地底世界的警衛:https://youtu.be/nAAnJCI76ak
6. Month of Myth: Cerberus:https://youtu.be/RRklkiSw5Dw
7. 阿努比斯—埃及神話狼神坐姿擺飾:https://youtu.be/5LQGhV4mM_I
8. 埃及的《死亡之書》:冥界的導覽書—特亞.加拉 (Tejal Gala):https://youtu.be/1yv_MXNYbAo
9. 小狗紙偶:https://youtu.be/BmLpDHOLHLM附件:全文PDF檔
從閱讀,如何輸出國語文的能力?
閱讀,是一種輸入;寫作與說話都是一種輸出,如何讓學生「有效輸出」,是我們應該關心的課題。林彥佑老師仔細地解釋了如何從閱讀輸出國語文的能力。
閱讀,是一種輸入;寫作與說話都是一種輸出;現今的學生,輸入的往往比輸出的多,也因此,如何讓學生「有效輸出」,實是一個重大課題!為什麼要「輸出」呢?國語做為一種工具學科,又是語言、交流、溝通之母,其重要性早已不可言喻;也因此,許多老師總會鼓勵學生多背詩詞、多記成語、多朗誦甚至抄寫美文佳句,慢慢的,許多學生也背了一些,長期以來,學生所記的越來越多,但卻出現一個相當特別的現象,那便是學生無法將所學的「輸出」於生活當中。 當學生無法將所學運用於生活中時,代表學生記憶的,只是一種死的、堆砌的知識;當學生沒有辦法在造句、作文、口語表達中運用出來時,評審老師不知道考生肚裡有多少筆墨;因此,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積極地讓學生將現有記憶的東西,輸出、活化、應用,這樣才是有用的知識。「成語」的輸出與修飾那麼,老師該做哪些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輸出」呢?就以「成語」為例,每一位學生一定背了、學了許多的成語,但教學現場的情形是,有八成的學生永遠只是「記」著,而從未運用在寫作上,因此,教師在指導時,可以請學生在「造句」中,一定要運用本課所學的成語,或是運用前幾課所學過的成語,如此一來,便是將「輸入」的,化為「輸出」。例如,原本學生的造句為「如果我作業寫完了,爸爸就會讓我使用電腦」,而輸出成語後,可變成「如果我作業寫完了,理所當然的,爸爸就會讓我使用電腦」。平日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文時,可以找一、二處能夠潤飾為「成語」的地方,請學生稍做修改。例如,原本是「每當假日,我們全家就會出遊,我最喜歡大自然了,可以看到有山有河有海,而且還有幾隻小鳥從天空飛過,這樣的景象,真令人感到愜意呀!」老師可以請學生想想「有山有河」是否可以改成曾經學過的「青山綠水」?「感到愜意」是否可以改成「神清氣爽」,當然,教師在批閱作文時,也不宜請學生改成過多的成語,一來容易讓學生挫折感太大,二來也會本末倒置,失去作文本身的原味。句子、詩詞的輸出與活用當學生曾經背過課文的句子:「閱讀可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書香世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相關的作文題目裡能夠活用,例如:「交友可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人際世界」、「電腦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資訊世界」、「休閒活動可以開啟智慧之門,進入美麗的樂活世界」;因此,在國語課本中,老師可以找許多句子、句型,讓學生做練習,不斷地反覆嘗試,融入不同的主題,相信一定可以建立起輸入與輸出的橋樑。如果學生曾經背過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們可以怎麼引導學生輸出呢?老師可以看看現在教室外的天氣如何,引導學生:「現在外頭非常炎熱,只有一丁點兒的涼風吹過…,咦,我們曾經背過一首詩,有提到涼風的,有誰可以背出來呢?」老師還可以這麼引導:「最近老師看王小明每天都心事重重,好像不太快樂…,我們以前有沒有背過一首詩,提到『閒事』和『好時節』的呢?有沒有小朋友可以唸出來的呢?」因此,針對詩詞的輸出,教師可以配合情境,找出詩詞關鍵句,讓學生回憶所學,當下運用。有輸入有輸出,才是真正的能力課文的閱讀是「輸入」,口語及寫作的表現是「輸出」,有輸入、有輸出才是平衡又有效的學習。學生反覆輸出時,便是讓學生做學習遷移的建構,只要經常練習,便能熟能生巧,下次要應用時,就能很快提取。在輸出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學生必須先想一下曾經學過的,再轉化、思考是否符合現在的情境,同時也是訓練學生舉一凡三、左右逢源的能力。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就像是在容器中注水與取水的過程,要不斷加入新的活水,才不會讓大腦永遠處於停滯的知識。因此,在教學現場,每個老師都有責任引導學生「輸出」的工夫,才能啟發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文作者國語文閱讀寫作部落格:http://s8912002.pixnet.net
臉書社團:彥佑語文的創意翻轉
附件:全文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