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有Reading for Taiwan的分享,也有香港參訪的專欄,帶領大家一起從台灣出發,邁向世界!
- Reading for Taiwan圖書教師志工首發團-花蓮縣秀林國中 / 童師薇臺中市大墩國中
- 香港小學圖書館見聞分享(上) / 林巧敏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
- 當閱讀遇上世界 / 林彥佑高雄市國語文輔導員
Reading for Taiwan圖書教師志工首發團-花蓮縣秀林國中
童師薇臺中市大墩國中
7月27-29日 Reading for Taiwan 圖書教師志工首發團到了全台灣面積最大的花蓮縣秀林鄉,秀林鄉面積比新竹縣等11個縣市還大,然而秀林國中卻是全鄉唯一的國民中學,全校九成以上學生為太魯閣族原住民,也因為學區範圍廣大,學生必須以搭乘校車丶火車丶住校等方式就學。
老師說:「當面對教學困境時,除了對大海吶喊外,圖書館是她心靈寄託的避風港」。我問老師:「圖書館誰負責呢?」「我啊!因為一個學校怎麼可以沒有圖書館呢?」
所以我們來了。
雖是行程急迫,然當決定做對的事時,必會愈來愈順利的。
首先線上搶訂到花蓮新城的車票,LINE群組尋覓伙伴,宜蘭東光國中林宜嫻老師在看到訊息20分鐘內,立即答應並迅速完成暑期輔導調課事宜,同時邀請同校圖書教師陶彤雲老師加入,以及輔導團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的應允更大大提高了志工團的戰鬥指數。我們在一週內密集討論設計出專屬秀林國中的閱讀培訓課程規劃,並同時完成50頁研習手冊。
27日,一踏入秀林國中校園,代表太魯閣族的口簧琴、紋面、狩獵、編識的公共藝術牆隨即映入眼簾,祖靈守護的美麗彩虹橋橫跨東西校舍建築,而連接操場外的不是圍牆而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秀林國中劉上民校長為我們簡介學校現況,Reading for Taiwan圖書教師志工團團長陳昭珍教授與品方老師說明志工團的目標與我國圖書教師的概況,宜嫻老師分享「FLIP轉閱讀,FLIP悅人生」的精彩歷程,師薇老師則以「閱讀無限大,讓我們一起享閱讀吧」為題,希望老師們了解推動閱讀是一件快樂的分享,緊接著彤雲老師唱作俱佳地進行圖書資訊利用課程共備一:共讀書箱的規劃與導讀。
7月27日課程研習第一天,專業的志工團連攝影都自備 |
第二天上午,志工們爭取時間,兵分二場,課程一師薇老師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演示:BIG6「太魯閣之美」,24位七、九年級的混合班學生加上熱情的觀課老師們塞滿在沒有冷氣的電腦教室內,儘管汗如雨下,座位不夠僅能站立,大家仍鬥志高昂地腦力激盪進行資訊檢索、取得、利用與統整,從孩子們發亮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學習的希望。
熱情如火的 Big6,老師與學生一起投入探究太魯閣之美 |
課程二志工培訓:品方老師帶領小志工們在圖書館進行共讀書箱圖書資料的編目與加工、書籍排架整理,雖然沒有條碼掃瞄器影響建檔速率,但繁瑣是擊敗不了勤奮小志工的。
下午,課程共備二:「太魯閣之美」延伸教學,老師們分組討論,利用心智圖規劃多采多姿的跨領域教學藍圖,最後彤雲老師、品方老師接力說明原住民圖書書箱共備課程,一氣呵成共學書箱編目建檔、借閱與教案設計。
Big6課程延伸共備與小志工們書箱編目 |
第三天,宜嫻老師的七、八年級閱讀策略教學演示,以學校圖書館內未來少年期刊為文本,運用預測、畫線、提問、摘要等策略進行閱讀理解,並進行說課、議課。緊接著老師們分享所設計的原住民繪本閱讀課程,雖然時間短暫,但所設計的五大課程皆具特色,重點是:下學期就可以運用在課堂上。
最後大家共同規畫105學年度閱讀行事曆,組織閱讀社群,秀林團隊說:圖書館需要支援,大家一起來;閱讀課需要共備,任課老師組成班級策略聯盟;只要有熱情,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閱讀策略教學演示,教室快坐不下了 |
原住民書籍共備,五本繪本課程一次完成 |
共備課程教案分享 |
感謝秀林國中蕭淑美老師,老師的積極努力,內外協調,是這次志工團圓滿順利的最大功臣;賀宜慶老師陪著我們逛新城老街、天主堂、品嚐在地美食;故事志工媽媽帶領我們參觀令人留連忘返的秀林鄉圖書館;以及協助接送的李鎮洲組長、蕭詠怡老師;還有三天全程參與的國風國中莊璦竹老師、崇德國小周碧棋老師、見晴國小陳可玉老師、秀林國中林琇華、張政彬、吳炘穎、盧淑娟、吳麗慧、張寶心、田益龍、陳羿如老師,您們的參與與對孩子的關懷在在令我們感動。我們在秀林國中看到老師們由下而上最美好的力量。雖然有困境,但一起努力就不寂寞。
故事媽媽帶領我們參觀新落成的秀林鄉圖書館 |
換上太魯閣族服裝,3天的研習對志工團是成長也是學習 |
學生開口問我的第一句話:「你會瘋狂嗎?」
「星期六你會去七星潭嗎?那裡有豐年祭!」
「我今天就要回去了」
學生說:「怎麼可能?」「那你要看20台喔!6點有轉播。」
太魯閣的孩子們就是這麼可愛。
香港小學圖書館見聞分享(上)
林巧敏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
香港的圖書教師制度完善,每所學校圖書館皆設有圖書館主任一職,香港小學圖書館經營、閱讀教學及其與各學科教師之合作等作法,值得臺灣借鏡。此次參訪期望汲取香港經驗,提升臺灣小學圖書館經營、閱讀推動與閱讀教學工作之發展。行程規劃共計四日,參訪五所不同類型學校,並舉辦一場臺灣與香港國小圖書教師之討論會,討論議題為「二十一世紀學校圖書館作為促進學習的角色及實施策略」,分三項子題討論:(一)學校圖書館角色與促進學習的策略;(二)圖書教師與學校教師的合作模式;(三)學校圖書館學年度閱讀活動規劃。 此行事先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事先聯繫安排參訪學校,故各校參訪流程相當一致,各校停留時間約三小時,透過各校簡報與最後座談請益,收穫匪淺,對於香港小學圖書館經營與閱讀推動作法,有更真切的瞭解。
香港圖書教師制度可溯自1998年9月起,學校圖書館主任職位是外加在學校教學人員編制的外加常額教師職位,主要負責圖書館經營工作,可兼部分課程或是完全專職在圖書館與閱讀工作上。當小學考慮教師晉升時,擔任學校圖書館主任的服務年資,也被視為小學的教學年資併計。出任學校圖書館主任一職的教師,應具備至少兩年的教師教學經驗,以及最好能具備圖書館管理專業資歷。獲聘用的學校圖書館主任,必須修讀及完成由香港教育局舉辦的日間部分時間給假的訓練課程,或其他專業進修課程。學校圖書館主任由校長督導,其職責在於策劃、統籌及管理各項與學校圖書館資源有關的事宜。
自2003年9月起,在各校逐步設立學校圖書館主任職位後,學校圖書館主任人力在不同的學校中,有不同的理解以及運用模式。少數自費修讀大學取得圖書館學的圖書館主任,將國際上最先進的學校圖書館教育角色及服務,貫徹其中,帶引香港學校圖書館經營體質的改變。但因社會大眾、校長、教師及家長們,對於新制度所增撥之圖書館主任的角色認知略有差異,導致各校圖書館主任 (圖書教師)[註1]一職,在各校發展出不同之校本運作模式。亦即不同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角色與職能,視該校的校長及老師對於該角色的期許而定,有發展成為不需兼課而全職負責圖書館經營工作之圖書館主任,也有仍需要兼任部分課程鐘點的不同運作模式。但從香港教育局提撥圖書館主任名額的實質效益以及對於促進閱讀教育而言,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角色,確實已發揮提升學童資訊素養與閱讀教育的政策目標 。
香港學校圖書館之經營,基於校長與贊助者的認同,而發展出不同之學校經營特色,本文分述參訪之各校在圖書館與閱讀教學經營上,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再綜合歸納整體心得與建議。
(一)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該校創設於1968年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所屬之政府津貼小學,其學校圖書館座落於學校核心區位,自2002年開始根據香港教育局「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建構從閱讀中學習的四項工作目標,發展推動學生參與、關注趨勢並建立教師之閱讀文化。
圖書館策劃之閱讀活動形式多元,包括:讀書會、星光伴我行、突破活動、好書推介、各項閱讀比賽、參觀圖書館、閱讀大使計畫、駐校作家計畫、閱讀嘉年華活動等。其中較具特色之工作,簡述如下:
1.圖書閱讀融入各科教學:圖書館與各科教師每學期商訂課程時間表,強制要求各科教師帶領學生到圖書館進行教學的時間,學科教師帶領學生到圖書館不僅是參訪,而是與圖書教師討論到圖書館進行教學的內容,以及需要圖書館配合提供之主題圖書資源。
2.駐校作家計畫:學校聘請一位兼任作家為學童開設寫作課程,每週一次的閱讀課程由作家帶引,從廣泛閱讀到寫作能力的培養,圖書館與到校作家合作推出建議閱讀書目並專櫃陳列,引導學童發展由閱讀到寫作的能力,並將學習成果集結出版,達到出版普及化的教學目標,亦深受家長認同。
(二)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
香港早年社會百廢待興,尤以學校學額缺乏嚴重,英皇書院同學會借用原英皇書院校舍課室,在夜間開辦免費小學,並成立英皇書院同學會學校公司,由一群熱心的英皇書院校友,專責發展教育事業。1960年英皇書院同學會獲政府貸款資助,在中環自建校舍。2000年為響應政府推行小學全日制計劃,遷入上環成立「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名稱不變,成為「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
該校圖書館主任需兼任學校課程,每週授課內容包括: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8小時)、數學課(7小時)、導師自修(3小時)、多元活動(1.5小時),圖書館主任雖以教授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為主,但仍須兼任其他課程鐘點。但圖書館營運有輔助人力分工協助,包括:
工作屬性 | 工作內容 | 校方支援人力 |
高技術性工作 | 書目處理、閱讀活動設計 | 教學助理 |
中技術性工作 | 排架、修補圖書、美工設計 | 家長志工 |
低技術性工作 | 包書衣、蓋章、分書 | 學生志工 |
圖書館空間配合學校發展歷史採英倫風格設計,改造費用約80萬港幣,由類似臺灣兩間教室空間改造而成,兩間隔間不打通,中間以拉門分隔使用,好處是一邊可以進行教學,另一邊仍能安靜閱讀。學校圖書館空間不大,但是內部陳設採多用途考慮,家具不以固定式為主,方便彈性組合運用,牆面吊掛的多臺ipad,是代替桌上型電腦,提供學生書目查詢、電子資源利用與電子書閱讀使用,較不占空間亦保有使用彈性,整體空間設計小而美,圖書重質不重量,囿於空間寸土寸金,館藏圖書量不在多,僅有3,000種,但均為配合提供學習需要與學生最感興趣之內容。該校幾項令人印象深度之作法,擇要說明如下:
1.使用主題圖書標籤推薦閱讀經典:圖書除採用一般杜威分類法排架外,配合主題教學與課程單元設計需要,在圖書封面與加上主題圖書標籤(也有浮貼標籤方式),書背也有分辨不同架區標示的顏色圓點貼紙,幫助圖書歸架上架作業。主題圖書標籤方式讓圖書平時可依標準分類排架,但可配合主題書展或學科推薦書單需要,加上主題標籤進行專櫃陳列,強化主題圖書陳列與教學配合的陳列需求。
主題圖書標籤在封面加上塑膠套標示 | 主題教學用書專櫃陳列 |
圖1 主題圖書標籤圖示 |
2.圖書館與科組教師發展協作教學:圖書館主任參與各科組備課討論會議,以掌握科組課程單元設計重點,並與科組主席(相當臺灣學科領域召集人)討論,指定各科組課程閱讀書單及其延伸閱讀書單,以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為例,學生必須於指定閱讀書單中選讀至少2本讀物寫下心得完成工作紙(臺灣稱學習單),其合作教學流程如下:
圖2 圖書館與科組教師協同教學之作業流程 |
3.教導家長說故事技巧以鼓勵親子共讀:鼓勵學童閱讀不僅是學校工作,更是家長的責任,學校導入公共圖書館講師資源,定期辦理家長說故事技巧研習活動,指導家長如何說故事。
(三)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於1971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創辦,校址位於秀茂坪邨,創校初時只設上午校,其後由於入學兒童日眾,上午校學額未能滿足需求,故於1973年增辦下午校。2001年因秀茂坪重建遷往現址觀塘,目前全校招收逾30班以上學生。該校圖書館主任黃俊安老師到校兩年,推動多項圖書館與閱讀工作,其中較具特色之作法,擇要分述如下:
1. 推動伴讀活動:「愛心伴讀齊飛揚」計畫是透過高年級生伴讀,協助閱讀能力較弱的低年級學生閱讀圖書,提升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德育情操,並培養高年級學生關懷與服務的態度。
2. 與中文科教師合作:圖書館與中文科教師合作推動「中文廣泛閱讀計劃」,建立各年級指定閱讀書單,鼓勵學生利用文字或圖像等方式呈現讀後感,目的在於鼓勵大量閱讀,書寫讀後感是為培養書寫表達能力,不硬性規定文字多寡。
3. 培養圖書館領袖生:圖書館招募學生擔任「圖書館領袖生」,協助館務工作並提升學生領導能力,學生接受培訓課程具備圖書管理相關認知,然後按興趣及能力分工擔任,如:入館登記、借還書、排架、修補圖書、分書分報等圖書館工作,一方面抒解圖書館人力資源問題,另方面促進學生對於圖書館的瞭解與宣傳,該校亦推出學生自拍短片推廣圖書館的巧思傑作。
(四)弘立書院(小學部)
智立教育基金於2003年創辦了弘立書院,是一所私立的獨立學校,學校運作沒有接受政府的經費資助,該校普通話及英語教學兼重,提供沉浸式教育及培養探索精神為本的學習環境,目前提供小一預備班至十二年級的學習課程。圖書館以弘立書院主要創校者和捐款人命名,於2007年搬遷至薄扶林校舍,分立設置黃振輝小學圖書館與黃振輝中學圖書館,館藏數量約6萬種圖書及電子資源。小學部圖書館在任何上課時間内,都有專人幫助師生使用館藏印刷本及電子資源,圖書館歡迎學生在課前、課間、午休和放學後至圖書館逗留。老師可以與圖書館主任約定在圖書館共同授課,亦可安排同學進行小組獨立研習或是專題研究。該校建設來自學費與募款經費,整體校園與教學環境條件佳,學校圖書館空間陳設理想,除硬體外,該校圖書館服務更見精緻,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法包括:
1. 圖書陳列排序配合使用者行為設計:館藏圖書不完全以標準杜威分類從一而終,而是兼顧使用者資訊行為根據使用者行為導向設計,例如先以適讀年齡層區分閱覽區標示,再兼採杜威分類或資料類型加以序列排架。
2. 建立個人閱讀紀錄︰圖書館與教師討論規劃各年級最少應閱讀之圖書量需求,圖書館資訊系統不僅提供館藏查詢與數位資源連結,亦紀錄個別學生借閱圖書記錄,可建立學生個人閱讀檔案,能協助圖書館分析整體閱讀情形,也能觀察個別學生閱讀學習需要的協助。除了有系統幫助記錄之外,圖書館協同教師設計各年級推薦閱讀書目,由學童自由選讀後,請家長簽名自主管理,每位學童有一本閱讀記錄,寫下自己每日閱讀時間,並可保留學生閱讀的歷史。
3. 與課程結合的主題圖書陳列︰圖書館主任參與教師備課討論,配合課程陳列各年級教學指定閱讀圖書以專櫃陳列。圖書館亦歡迎教師帶班至圖書館運用館藏資源與設備,在館內上課。
4. 舊書交換活動(舊書巡迴再閱)︰五月與十二月辦理兩次書展,書展也提供圖書出售和家長認捐購書(成為該館館藏圖書徵集管道之一),同時辦理舊書交換活動。
5. 圖書館協助評估學生閱讀能力︰圖書館觀察到館整班學生閱讀情形,記錄學生行為觀察表,提供教師教學參考。圖書館也協助建立學生閱讀評估量表,提供教師教學使用。圖書館積極參與了解學生閱讀差異,提供閱讀情形供教師教學輔導。
圖書依需求分區陳列 | 圖書館系統不僅提供資源查詢亦保留個人借閱紀錄可供統計分析 |
各年級配合教學指定閱讀圖書專櫃陳列 | 由書架區隔出來的圖書館教學空間,座椅採彈性組合使用 |
圖3 弘立書院小學圖書館 |
(五)五邑鄒振猷學校
創立於1984年的五邑鄒振猷學校,採用中文教學,上午學術課程,下午安排彈性的學習活動,校舍面積達1,700平方米,圖書館空間雖使用有年但擺設溫馨。該校較具特色之作法,擇要說明如下:
1. 教師拍攝推薦圖書影片︰由教師分享閱讀圖書心得,於學生午間或小休時段播放提供學生觀看,推薦圖書往往成為圖書館熱門借閱圖書。
2. 跨課程主題學習計畫︰各年級課程均有跨領域主題學習單元設計,例如以「樹」為例,常識科配合教學樹木的生態知識,語文課進行與樹相關的閱讀文本教學,視覺藝術課進行樹的戶外寫生與景觀介紹,英文課則推出樹的英文故事,圖書館搭配陳列數的主題圖書,跨學科單元設計可加強學習深度。
3. 自編閱讀教材︰學校發展校本課程,教師自編閱讀課程,融入閱讀策略教學,並提供適齡學習內容與閱讀理解評估題本。
自編各單元閱讀教材 | 閱讀教材搭配學習成效評量 |
圖4五邑鄒振猷學校自編閱讀教材 |
[註1] 香港制度稱為圖書館主任,但其角色屬性與臺灣目前推動之圖書教師角色功能一致,惟香港學校是普設圖書館主任一職,但臺灣是以減授既有教師授課鐘點方式,鼓勵擔任圖書教師工作。參閱梁月霞(2011)。香港小學圖書教師制度。圖書教師電子報第9期,檢自https://teacherlibrarian.lib.ntnu.edu.tw/index.php?id=62。
當閱讀遇上世界
林彥佑高雄市國語文輔導員
推動閱讀好幾年了,每一年所帶的,都是「國內文本閱讀」; 有一天,一位教授說,台灣的教育太缺乏國際觀了; 有鑑於此,我試著把我「閱讀」拉到「國際」,試著讓學生能用閱讀、多媒體、地圖互動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每天,國際間都會有各式重大、新奇的新聞事件發生。例如身在台灣,我們便聽到英國是否脫離歐盟的新聞、中美制裁北韓核武計劃、南美洲茲卡疫情蔓延導致小頭症、美國總統各州的初選…; 我也採取同樣的方式,帶領孩子們看紙本的地圖,或是打開電腦google地圖,在投影上移動手指,請孩子上台指出這些國家在哪裡。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孩子對世界各洲、各國、各海洋的位置,幾乎是沒有概念的,有些說美國在亞洲、日本在美洲、紐西蘭在歐洲,有的學生沒有聽過我們鄰近的國家,如柬埔寨、汶萊,還有的學生不知道亞洲在哪裡,當然還會有學生不知道台灣的東部是太平洋…,零零總總的回應,都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然,這樣的不可思議也不能全部怪孩子不懂,而是我們的教材、老師平日的教學、考題的設計、課程的內容,是否有觸及到國際的視角。
閱讀國際,初探國家真面目
有老師曾經問我,如果教師本身沒有時間看國際新聞怎麼辦?如果對國際新聞本來就沒有興趣怎麼辦?如果對敘利事件不熟悉怎麼辦、怎麼去解釋?如果不知道怎麼解說北韓核武事件怎麼辦?如果不知道G20的內涵是什麼怎麼對學生講述呢?其實,以我的觀點而言,我認為國小的學生,不懂這些議題是很正常的; 在國小的階段,我們只要讓孩子們「認識世界」就可以了。什麼是「認識世界」呢?簡單來說,就是讓他們知道北韓的地理位置在哪裡、北韓的鄰國有什麼?G20是哪些國家組成?歐盟是由哪些國家組成,請孩子在地圖上找出他們的位置。接下來,老師要讓孩子從「台灣本土」出發,比較看看這些國家和台灣的關係(亦即是國際教育中,很重要的「比較世界」),例如,南韓面積大小和台灣相差了多少?再進一步去談,可以讓孩子知道這些國家的首都是什麼、在哪裡、還有哪些城市、哪些知名的文化史蹟、產業,再進一步了解國家的國旗樣式、幣值(700越南盾約相當於台幣一元; 1歐元約相當於台幣36元; 甚至還可以講述辛巴威之前一條土司數百元辛巴威幣。另外,還可以告訴孩子各國的錢幣名稱,如瑞士法郎、菲律賓比索、英國英鎊、印度盧比)…等等。
閱讀力、國際力、思考力
到了國中,學生的認知就不能僅止於此,孩子要了解的,包括了對這一則國際新聞事件的解讀,能夠說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判斷出新聞的重點,培養新聞事件中的人道精神與國際關懷。而高中的學生所要了解的,便更為深入,也許可以自行上網查找某些新聞議題,做一份析與探究; 嘗試用正方、反方的論點來闡述對新聞的看法,也可以從不同的網站或報紙,做一則新聞的比較與識讀,了解新聞媒體背後的操控,甚至閱讀外文新聞,看看每個國家的立場是否有所不同。
就以國小的教師而言,如果沒有時間閱讀國際新聞也沒關係; 教師可以打開電腦或手機,快速地瀏覽、選取一段「新聞標題」,如「敘利亞停火持續,首日雙方互控多次攻擊」、「泰國旱象持續,潑水節要省點水」; 從標題中擷取國家名稱,讓學生知道位置在哪裡、屬於哪一洲,並在地圖上正確指出,或做記錄、與家人或同儕分享。
閱讀大千世界,樂當國際公民
身為一位國小教師,在我的教學理念中,我們不是要培養國際的新聞專家,也不是新聞解讀、政治財經的分析師; 我們希望在國小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顆「國際教育」的種子,靜待他們能「放眼天下,擁抱世界」。一張世界地圖,張貼於教室,對於孩子而言,便具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一次新聞的解讀,在課堂上討論、思考,對於孩子的世界觀,就有啟迪的功能。我們期盼國際教育,能在國小現場,逐步紮根,真正培養一個有遠見、有視野的國際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