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學生閱讀桃花源


張雯惠高雄市楠梓區加昌國民小學教師
聯絡作者

高雄市加昌國小獲選99年閱讀磐石學校,加昌國小在圖書館經營理念方面以學生、教學、和社區作為經營主軸、核心及範疇。在閱讀教育上,以「打造閱讀桃花源」做為推動的理念,並運用各項策略和執行方案,達到「活化學校閱讀氛圍」及「深耕社區及家庭閱讀文化」兩項目標。


壹、前言

圖書館的主角是「書」,賦予書籍靈魂的是「讀者」,透過「閱讀」喚醒彩色童心飛揚。我們在推動學生閱讀上一向不遺餘力,98年獲教育局推薦為『閱讀典範學校』刊登於親子天下雜誌後,99年更獲得高雄市教育局推薦為代表參與教育部全國推動閱讀績優學校的評選,經過書面審查、口頭發表及評審提問重重關卡後,榮頒「閱讀磐石學校」的殊榮。

「閱讀磐石」的殊榮,是經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以多年且多元創新的閱讀教育學習活動,積極提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而在投稿、小書創作、戲劇創作與故事表演,展現多元智慧力;圖書資源整合、活化圖書館、深耕閱讀教育,營造優質的閱讀氛圍。校園中我們創造了一座媲美誠品的幽雅圖書館,激發師生及社區人士「親書、近書及愛書」的行動力;在學生的臉龐上、眼神裡,看到綻放閱讀學習的慾望。如何打造這一座閱讀桃花源,我以身為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觀點,就「圖書館經營理念」、「打造閱讀桃花源的策略」闡述分享,就教先進。

貳、學校圖書館經營理念

圖書館對所有師生來說,是一處重要的學習場所。如何以良好的服務及創新巧思,吸引每位潛在讀者的光臨及使用,是圖書館員永遠的任務及挑戰,身為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推動圖書館教育及閱讀教育,我秉持同心圓的經營理念(圖1):

 

圖1

 

一、學生為主軸

小學圖書館不同於其他圖書館之處,就是服務的對象。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多元智慧開發之處。因此,圖書館服務要以學生需求,教師及家長閱讀教育指導的便利性為核心主軸,從硬體設備、圖書採購、使用規則到開放時間、志工培訓……等等,均需考量學生的身心及認知發展情況、課程與教學需求及學生在校生活作息等,做最佳化、彈性化、多元化、顧客導向化的規劃與決定。使圖書館成為全校及社區、最溫馨、最感性、最體貼的互動學習場所。

二、教學為核心

圖書館功能不應僅是書籍典藏、提供借、還書服務而已,在運作上化被動角色為積極主動,成為學校推展閱讀的指揮中心、發展閱讀教育課程的核心部門。因此,圖書館教育服務應以教學為核心,配合九年一貫七大領域課程,設計閱讀教育課程與活動,規劃一到六年級整體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並進行實務教學或支援教學。讓圖書館成為全校教師的教學後援、教學資源中心。

三、社區為範疇

以社區為範疇,讓圖書館成為社區的學習中心、終身學習的場所。我們開放圖書館,讓閱讀走入家庭、走入社區,營造社區整體愛閱讀的風氣。讓家長及社區居民,老老少少假日到館閱讀;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阿公阿嬤暑假也能帶著孫子到圖書館,看書、親書、愛書,為閱讀打造強而有力的支持性環境。

參、打造閱讀桃花源的策略

一間服務良好的圖書館猶如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是激發學生邁向終身學習的活水源地,豐富知識及經驗,累積智慧的福地。適宜、適時、適人的圖書館營運策略,是讓國小學生從小奠定良好閱讀技能及學習做學問的輔佐推力。在推動閱讀教育,邁向磐石獎的肯定之路,擬定「活化學校閱讀氛圍」及「深耕社區及家庭閱讀文化」二項目標,規劃及運用了以下的策略和做法。

一、活化學校閱讀氛圍目標

為活化學校閱讀氛圍,首先檢視圖書館的便利性、易親近性,將原來的圖書室從三樓搬遷到一樓,打通三間教室,重新規劃室內動線及佈置,方便師生、社區家長使用,建構有利學生閱讀之學習環境。其中重要的策略及核心做法有:

(一)形象策略

運用SWOT分析技巧,重新設計、打造一間「有讀書氣氛」的圖書館,用大片落地窗,導引自然光,吸引學生目光;設計新穎的黃色峰巢架,展示新進書籍,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二)人性化策略

人性化的閱讀空間設計,動線分明,規劃適合孩子身高的圖書室書櫃,學生可盡情選書,自在閱讀。

(三)互動性策略

規劃故事舞台,以圓弧形的設計,使讀者自然形成一個小團體閱讀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學生可坐、可立、可趴,自由自在享受閱讀;故事老師、故事志工亦可以說書人的方式,引領學生進入人類浩瀚知識及寶庫,不斷的進行探索、思考和對話。

(四)科技策略

科技融入,活化閱讀方式,體驗未來學習。館內提供閱讀電子書、繪本影片的設備,安裝了150吋大型投影螢幕及高流明的單槍設備,積極突破閱讀指導形式,一起閱讀電子書、繪本影片,進行討論和對話,也讓圖書館教師輕易進行圖書館教育活動等。

(五)品味策略

活化學生閒適性情,提高閱讀品味,培養閱讀的閒情意識,提供符合人體工學的紅色舒適沙發椅,一則營造讓讀者隨時隨地可讀,沉浸在書香和知識裡的環境;一則顯出圖書館的品味,豐富和活潑館內色彩,活絡內燃的閱讀動機和情緒。

(六)功能化策略

促進認識圖書館功能,全面e化,培養圖書館利用技能,提昇閱讀層次為知識而讀,為解決問題而讀,為研究和探索未知而讀。在館內提供使用規則說明牌及圖書分類號說明牌,讓學生隨時可以查詢借閱規則、開放時間及圖書分類號等實用資訊。全面自動化之作業系統,四萬多冊書籍全面建檔完成,櫃檯多部電腦進行各項圖書館服務。

(七)志工策略

推動我為人人情操,擴大訓練圖書館志工,設計服務志工介紹牌,依輪班志工隨時替換照片姓名牌,讓學生可以認識為我們服務的人,同時也提高志工的榮譽感和對圖書館的歸屬感。

圖2

二、深耕社區及家庭閱讀文化目標

學生閱讀力的提昇,非僅學校推動閱讀教育,提供閱讀指導可盡功,學生居住的社區及家庭閱讀文化的影響效果甚鉅。為擴大閱讀文化,讓閱讀文化紮根,以學生為中心,將家庭、學校及社區三環的作用力,共構成綿密的支持網絡,因此,在「深耕社區及家庭閱讀文化」目標項下,我們重要的策略及核心做法有:

(一)閱讀活動活化策略

開放學生家長、校園志工申辦借書證,讓家長、志工都可來借書,社區民眾更能隨時來圖書館坐一坐、看看書報,使圖書館資源與家庭圖書流通,達到相輔相成的效益,強化閱讀行為。在學校精進規劃及開放式的管理機制下,圖書館社區化後,成為高雄市「樂齡學習」中心的一環,並延長開放時間寒、暑假不打烊,讓閱讀不中斷,天天都是讀書天。

(二)熱門閱讀策略

每個月公布熱門借閱排行榜,及公告各類書籍借閱率排行榜,給予借閱率最高的個人、班級和年級鼓勵。

(三)主題書展策略

透過主題書展的介紹,讓學生能接觸各方面的書籍,也更認識圖書館的藏書,每個月在圖書館進行主題書展的活動,如世運書籍、運動書籍、能源及愛護環境書籍,請老師帶領學生到圖書館,並配合學習單的填寫,從主題書展中找出答案。

(四)新書展示策略

利用學生讀者介紹、e化簡介、公開展示,館內隨時更換新書之展示。新書展示區成為讀者在館內最愛去的書域,閱讀新書的喜悅,在讀者臉上綻放。

(五)親近策略

為讓圖書館功能及服務機制多元化、親近化,每天從早自修到最後一節課,圖書館接受班級預約使用,班級帶到圖書館不論是聽故事、上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班級閱讀課或是補救教學,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讓圖書館成為教學資源中心。

(六)e化策略

提高服務方便性及e化性,建立圖書館專屬網頁,提供各項線上查詢功能,孩子們可以查詢自己想看的書籍索書號,觀看新進書籍介紹,知道最熱門的借書排行榜、書籍借閱率、線上預借、讀書心得發表……等,提供孩子更多元的閱讀教育服務功能。

(七)圖書館教育策略

進行一至六年級圖書館利用知能及技能教學,每學期於課程計畫中排入圖書館利用教育時間,安排全校各班到圖書館上課,由圖書館教師擔任教學工作,從認識圖書館、了解書籍分類、索書號的使用、OPAC查詢到與社區圖書館接軌等一連串課程,讓學生獲得完整而帶得走的終生學習能力。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閱讀開啟學生無限的視野。圖書館是閱讀孕育及發揚的基地,我們運作了多元的策略,彈性及活潑的做法,積極追求提高閱讀力、提昇閱讀品質、促進閱讀品味,不斷的精進推動的做法,為學生打造閱讀桃花源的理想。

肆、結語

在終身學習社會的網絡中,圖書館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知識的儲藏及提供中心,另一方面它也是終身指導學習的基站。一個健全及完整的圖書館教育體系,應結合社會教育資源共同努力,因為圖書館是開啟學生閱讀心,點燃閱讀行動力的重要場所,要讓孩子主動閱讀、深化閱讀、為求知閱讀、為解決問題閱讀,務必徹底落實圖書館教育及閱讀教育,從小紮根。個人在前文簡要的摘述,圖書館同心圓的經營理念及追求「活化學校閱讀氛圍」及「深耕社區及家庭閱讀文化」二項目標的策略和做法。省思個人自擔任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以來,一系列活動的推展,從學生的回饋及社區家長支持性回應裡,我看到了圖書館教育積極性功能擴展的效益,也深感學校不論在經營圖書館或推動閱讀教育上,應該有一種著眼於未來的精神。雖然每年經費並不充裕、空間也不大、人力也不足,並不會對閱讀力及深耕閱讀文化產生挫敗的影響,因為「事在人為」。只要有心、有專業,將可突破有形的障礙,整合各方人力,結合各項社會資源,為師生及社區讀書創造出最有利的學習環境。本校圖書館的規模或許算小,但在打造學生閱讀桃花源的理想中,我們努力並期待在孩子們心中埋下的閱讀種子,日後開出一朵朵美麗的桃花。

圖3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兒童閱讀區為何裝潢


周傳久資深記者 聯絡作者

兒童的閱讀始於視覺、聽覺與觸覺,即使還不認識很多文字就已經在閱讀。從國外圖書館兒童區的佈置與素材購置,重新檢視國內所有圖書館的兒童區是怎樣設計的,是否真的引起兒童的動機與興趣。興建閱讀區最理想的狀態是詢問使用者的需求,也許兒童不見得都能說得清楚,但值得去思考怎樣的佈置和資源配置最是從孩子探索的邏輯出發。

十五年前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見習兒童新聞時,買了一本「幫助你的孩子閱讀」(Help your child with reading)。書中提到協助孩子探索閱讀可藉由一些視覺觸覺及聽覺方法,其中聽覺部份指父母為孩子讀書,即使孩子還小,有很多字彙不懂,但是卻從聽故事掌握內容和語言的節奏。至於視覺和觸覺部份,則可安排紙箱、玩偶、色彩設計等,書中強調,這些也是孩子的閱讀。換言之,還不認識很多文字就已經在閱讀。對孩子來說,閱讀是這樣開始的。甚至包括閱讀表情、圖像,藉由引導與探索開始搭配口語有更多互動,然後接軌到更多字詞和句子等等。

  這些想法對兒童教育專家也許不新鮮,但對幫助我重新認識圖書館的兒童區卻有很多領會。記得2004年初訪瑞典圖書館時看到,即使規模小小的,在兒童區名堂還是很多。包括大型拼字玩具,布偶還有拼圖等。到底這裡是遊樂園兼圖書館還是圖書館附屬遊樂園讓人一時還真有點疑惑。

  晚近在丹麥圖書館看到許多布偶箱,甚至有許多童話故事的衣服供孩子們選穿,如果他樂意,還可以穿著在圖書館裡走來走去。這些衣服很細緻,穿著在圖書館走過來走過去,孩子們彷彿因服裝進入一個自己的世界。這些器物與服裝設備,從前述原理來看,並不是一些美化或可有可無的「裝潢」,而是一種閱讀歷程的工具。對詞彙和抽象經驗還在累積的孩子來說,這些道具輔助揣測圖畫書中的故事,讓他們從聽別人說故事到自己看故事到扮演行動感受故事,最後甚至進入情境而參與表達。

  到芬蘭時看到圖書館的兒童區牆壁上掛著好多小型布偶形成一片豐富的裝飾,這都是講故事可運用的道具。同樣是輔助器材,只是這裡並未以箱子收起來,而是平時就用魔鬼氈與吸鐵黏在牆壁,要用就取下。其所秉持的設置原理亦如前述。

  這些例子也許可讓我們重新去檢視國內所有圖書館的兒童區是怎樣設計和購置素材的。是聽書商建議而一套套叢書堆進來呢,還是看一年預算有多少添購一點光碟呢,還是從識字不多的兒童怎樣進入閱讀世界來想這個空間應該怎樣規劃?有些新近開館的兒童區有了大片木板地和許多書櫃,看來投注不少資源,但除了書櫃高度降低一些,一排排玻璃門書櫃,前後左右都是一排排書,讓大人看了滿意,書海書香浸淫其中,孩子還能不受感染嗎?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智處境到底要藉由怎樣的情境才能引起動機興趣進入故事世界還有討論空間。更重要的是,一對一的引導,讓孩子感受到幫助他的人全然在注意他、看重他、隨時準備幫助他。當然,另外還可以有一點團體互動的機會,但一對一還是主要的方式。與其五次一對五和五次一對一,或許大家可以試試看效果差異。

興建閱讀區理想上能問使用者最合乎需求,也許兒童不見得都能說得清楚所以得倚重大人。但怎樣的佈置和資源配置最是從孩子探索的邏輯出發,值得思考。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關於「學習」──我的讀書筆記(上)


周浩正資深編輯人,實作編輯心法練習簿部落格 聯絡作者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追求需要的知識?
本文以四個「學習的故事」,從不同層面闡明學習的本質,了解成功者的背後的學習歷程。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師說>
「為學 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胡適
「我通常都靠大量閱讀、學習別人的知識和創意,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有很多『原創』的觀念,重要的是要會『從 別人身上學來最好的知識』。」──華倫.巴菲特(美國投資大師)
「你必須找到自己的所愛。」──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親愛的朋友:     我的童年恰逢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那時候的大人們,憂心時局的動盪與變化,惶惶然不可終日;然而戰爭和逃難的印象,始終殘留在兒時的記憶裡:屋裡和走廊下疲倦而吵雜的兵士、槍枝撞擊聲、在上海住房的屋頂上遠觀家鄉方向像施放煙火一般的炮火在空中交織一片、街頭擁擠的人流、急促的腳步……,在這人人自顧不暇的年代,還能上學,已是僥天之幸。 當時,父母都遠行在外,家姊和我留在家鄉(南翔),兩人的課業時斷時續,也自然乏人督促了。我們全家直到19歲的堂兄冒險回鄉帶我們姊弟兩人直奔香港,歷盡艱辛於1950年到了台北,才團圓相聚,過正常的生活。 在那什麼都匱乏的日子裡,從童年到少年,除了課本,幾乎沒有課外讀物,少許流通市面的老書(如《東周列國誌》《薛平貴征東》《萬花樓》……等),遂成為無可替代的「最愛」。直到七○年代,台灣慢慢放鬆政治約束,風氣漸趨開放,書的選擇性多了起來,眼界和思域得以擴展。所以,我的讀書生涯跳過了所謂「啟蒙階段」;再則,我生性愚拙,就學以來,關於「學習」之種種,就是「聽老師的話」,按部就班做交代的功課,努力背誦書本上的知識。到了最近時日,心底才逐漸澄明,了解學習的目的,「求知」乃是第二義。 既然「求知是第二義」,那什麼是「第一義」?
我曾經問了一些人,有趣的是,對於「求知是第二義」一辭,有異議者少;對於什麼是「第一義」,就有仁、智之別了。對「第一義」之解,依我現在的心境,頗認同蘋果首腦史蒂夫.賈伯斯的想法。

2005年6月12日,賈伯斯大病初癒不久,應美國史丹福大學之邀,在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隔天,演講內容立即傳遍世界,大前研一在《低IQ時代》書內,評論這篇激動人心的演講是構成現代人的「新教養」之一,它透過網路,「在一瞬間成了全世界共有的知識」。演講的要旨即是「你必須找到自己的所愛(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註1 賈伯斯以他親歷的人生,印證他的呼籲,他告訴那些畢業生,勇敢的去尋找真愛,不要受外界任何影響,讓內在的聲音,自然而然地引導人生的方向。而賈伯斯自己,上了大學之後,實在看不出大學教育能給他些什麼,唸了六個月,決定退學,去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1976年4月1日,和摯友沃玆尼克(Steve Wozniak)在家裡的車庫,共同創立了「蘋果電腦公司」,希望製造出人人買得起的電腦。正因為他找到所愛,所以才能不屈不撓;因為不屈不撓,才能克服萬難,屢創新局。我深深以為像賈伯斯那樣「找到自己所愛」,即是學習目的的「第一義」。它的意思是說──從學習中,儘早認識自己的所長,發掘什麼才是興趣之所在。跟戀愛一樣,一旦找到,當以身心許之,這一生已非她(他)莫屬了。
的確,當我們「找到自己的所愛」之後,「學習的第二義」(求知)才顯出它應有的意義和重要性。我們面對的是學習的嶄新階段,專精於「自己所愛」的鍛練,求得能充分發揮所長的知識。

問題又來了:我們該如何追求需要的知識?

《中庸》裡面有一段文字如此形容「求知」,有「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又說「及其『知』之,『一』也」。這段文字在網路上有各家解釋,非常詳盡,一搜便知。但在這兒,依前後一系列信函內容的脈絡,我寧可理解為,因人的資質不同、際遇不同,造成獲得知識的途徑也各有不同,但「及其知之,則『一』」也」。「一」,乃是全句的要旨所在,我的認知是喻指「在完整、專注、一致性上的同一高度」,更進一步引申,這個求知而得的高度(「一」),不僅是「專家」的高度,更是「專業」的高度。讀過我一系列信件的朋友,明白我採納了大前研一在《專業》*註2 中的詮釋,前信多有引用,不再贅述。

以下四則有關「學習的故事」,從不同層面闡明學習的本質,我們發現故事背後的理念脈脈相通,讀完之後,會不會低聲驚呼:原來啊!學習就是這麼一回事:認識自己,塑造一個獨特且唯一的「我」。

 第一個故事,在台灣藝文圈幾乎人人都耳熟能詳,之所以放在這裡重述,當然有特別的含義,因為他的奮鬥史,是早期那一世代具體而微的象徵。現在,脫貧了,上一代經過的荊棘之路,早排除於記憶之外;但,不知過去的困陋,如何珍惜既有的一切,更別說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了。

那個年代,物資匱乏是普遍現象,多半的人生活窮苦,然而,艱困的生活條件反而促進人的上進心,他們從不放棄自己,從不怨天尤人,從社會底層往上攀爬,不斷的自我惕勵,尋找躍昇的機會與力量。

這位代表性人物,他的名字叫朱川泰。

1938年,朱川泰出生在台灣苗栗縣通霄鎮。他說,從小有記憶以來,唯一記得的就是「窮」。父親多病,家裡食指浩繁,生計全靠母親,因為窮,心裡充滿改變現狀的願望。小小年紀的他,只有一個志向:「趕快長大,來幫媽媽」。

小學畢業就無力升學了,可是身無一技之長,將來靠什麼過活?拖到15歲(一說13歲),去拜苗栗縣通霄鎮上慈惠宮的雕刻師李金川為師,開始他的學徒生涯。朱川泰非常認命,心無旁騖地花了整整三年四個月(1953-1957)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在嚴師李金川教導下,打下非常紮實的基礎。

他接受Discovery電視節目專訪時,坦率而真誠地披露他的感恩,他說恩師李金川的嚴格要求,讓他學到兩件事:第一,學會繪製草圖。恩師說:「要把東西刻好,一定要懂得畫草圖,不要只會照著別人的圖或樣式來雕刻。雕刻師不會畫圖,就像建築師會造屋卻不會畫設計圖一樣。」素描的基礎,就這樣打下。第二,刀功要踏實。朱川泰自豪的說,「最寶貴的就是練功力,一刀下去,要三分就三分,要一寸就一寸,如果沒有這種功力,人家告訴你什麼,你都刻不出來」。

練就一身本事出師之後,朱川泰這年輕人的想法跟其他學藝而成的同伴很不一樣,他一方面慶幸自己學到手藝,一方面也看到雕刻師父發展的極限。他永遠有「不甘雌伏現狀」的心理需求。

──難道這就是我的一生?

不!他不甘心。

他渴望求「新」、求「變」,他的內心深處暗藏著一個夢想。

不久,在他二十多歲時,成立「海洋工作室」,希望自己的角色,能跳出雕刻匠的格局,蛻變成藝術家;做為藝術家,可不光是為神祗服務,也可以渲洩內心的祕密。

他的努力加上天份,很快就在藝壇脫穎而出。1966年第一次參展,作品<相悅>獲選「台灣省第21屆全省美術展覽會」雕塑部優選獎,隔年<久別>又獲「台灣省第22屆全省美術展覽會」雕塑部第3名。

換作別人,以小學學歷、沒受過正規教育以及出身廟宇雕刻師父背景的參賽者而言,這些殊榮夠他光宗耀祖了。可是,朱川泰不滿意,總覺得得獎事小,若想更上層樓,自己顯然缺少某些質素──他不知道那是什麼,希望找到能告訴他不足之處和新方向的人。

他決定覓尋良師,重新出發。

他遍讀資料,都指向一個名字:楊英風(1926~1997)──曾在羅馬、北京和東京學習過的、台灣雕塑界的大師。

幾經波折,31歲那年,入楊英風門下學習。

在Discovery節目中,他回憶跟隨楊英風老師的8年,是一段尋覓自我的學習之旅。入門之日,楊英風老師說了一句讓他畢生受用不盡、待他成名後時刻掛在嘴邊的話:

「可以跟我學,但千萬不要學我。」*註3

楊英風不要跟隨者,他不希望他的學生成為「楊英風第二」,必須認識自我,做他自己。

楊英風認為「朱川泰」這三個字在他身屬的圈子已經太有名氣了,變成自我改造的阻礙,不徹底忘掉過去的榮耀,將永遠沉溺在孤芳自賞之中,成了他跳不出的牢籠。楊英風親自替他改名,希望拋卻既有的光芒,從新的基礎找尋未來的方向。

一代雕塑大師「朱銘」就此誕生。

 楊英風對朱銘的影響至深且鉅。楊英風認為朱銘在寺廟學習到的基本功已綽綽有餘,反倒是擔心朱銘拘泥於技巧的枝節而失掉整體性的宏觀能力,所以要求朱銘的首要之事是「丟」。「丟掉已臻精湛熟練的技法和留在腦海中的形式(朱川泰時期學到的)」,要求他「拋開形式,擺脫寫實,留住神韻」,從而建立「朱銘風格」。

朱銘說,楊英風引導他「認識自己,肯定自己」,並「強調東方美學的特質和技巧上的返璞歸真」以及「簡約的力量」。朱銘回憶在藝匠時代,要求的是仿真、細膩與光亮,楊英風剛好相反,他說「不要太細膩,要簡化」,朱銘粗獷、大膽的刀法,就是從中體悟而得的。楊英風時時提醒他:「中國的精神更重要,要留意這個問題,不要說你去學了西方,就把自己的祖先忘記了」。我們欣賞朱銘作品時,每每被他作品中所蘊含的「中國元素」感動不已,其中「太極系列」即是代表作之一。

1976年3月朱銘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首次個展,引起注目。當時主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高信疆慧眼識英雄,特別邀約藝文界年輕一輩佼佼者如蔣勳等藝評家撰文推介,以號稱「台灣第一大報」的巨大影響力為之造勢,用副刊最大版面,一連五天以專文介紹。可以這麼誇張的形容:一夕之間,譽滿天下,朱銘成為台灣藝壇新的象徵。

之後若干年,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我們看到一位藝術創作者,勇敢地走出台灣,走向世界。*註4

 另一個有關學習的故事,來自吳德朗醫師*註5
他在醫界服務多年之後,寫了一部回憶錄《理想的國度》,詳述他一生經歷。其中有段描述他在美國「寇克郡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旁觀血液科老教授謝華玆醫師(Schwartz)風格獨特的教學方式,讓他體驗到何謂「臨床教學」。以下引述的文字很長,但只有原文實錄才能了解「」與「」的臍帶相連:

「血液科是第二線的專科,不做第一線診療,工作的方式是由資深住院醫師先看病人,收集資料之後,再由主治醫師來迴診督導。謝華玆教授一星期迴診兩次,每次看5~6個病人,總有10~20位年輕醫師參與。迴診時,謝教授先靜靜地仔細觀察病人,從頭髮、臉色、指甲、一直到腳跟等全身各個部位,之後開始詢問身邊的年輕醫師:

『病人幾歲?男性還是女性?你看到什麼?』
猶記得有一次的對話如下:
『這是一位年約75~80歲的白人,他的臉色十分蒼白。』
『臉色蒼白,你想到什麼?』
『貧血。』
『貧血的話,下一步要看什麼?』
『看眼結膜、牙床、皮膚和指甲。』
住院醫師檢視了病患的眼結膜、牙床、皮膚和指甲。
『你看到什麼?』
『眼結膜及指甲都十分蒼白,牙床及皮膚沒紅色的出血斑。下一步,
我想量他的血壓,摸他的肝臟、脾臟、淋巴結,並且聽聽他的上鎖骨窩,
聽聽心音……。』
住院醫師再次檢查病人。
『有什麼發現?』
『血壓、160/60mmHg,上鎖骨窩有呼呼的聲音,心臟有第三心音
(S3),在肺動脈區有第二度收縮期雜音,淋巴結沒有腫大,肝脾也沒有腫
大……。』
『你有沒有問題想問病人?讓你問幾個問題吧!』
『先生,請問你到醫院來的主要症狀是什麼?近來的健康狀況如何?
有沒有喉嚨痛?大便的色澤怎麼樣?飲食習慣如何?你的祖先來自何處?』
『幾個月來,我下肢麻木,感覺遲鈍,步態不穩﹔我的健康一向良好,
食欲沒有改變,並不挑食,喜歡肉食,沒有喉嚨痛,大便色澤正常,我是
瑞典人。』
『現在請你做神經學的檢查。』
年輕醫師檢查病人的運動神經、感覺狀況、肌腱反射及步態等。
『他的下肢感覺異常,肌腱反射也異常,步態不穩,像是脊椎神經有
問題。』
『請你列出三個可能的診斷。』
『惡性貧血、再生不良貧血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你猜猜他的血紅素多少?』
『我想大約是4~5gm/dl。』
謝華玆教授在床邊一步一步引導、觀察、檢查……。整個過程像刑警辦一樣,訓練你整套的觀察病人、做理學檢查及邏輯分析的能力,經過整合而得到結論。面這位病人,後來的診斷,果然是惡性貧血。」*註6

從實例中,清楚顯示「實作」的重要性,良醫就是這樣培育而成的。
各行各業從業者的成長,不也是?!

(本文分上下兩期刊登,下篇請見第三期電子報

──────────────────────────────────

註1:這篇演講深入人心,網路上原文及繁、簡譯文均有,YouTube上也有影音版。請參閱簡體字版「譯言網 」或繁體字版「Steve Jobs 如是說! 」,以及影音版

*註2:參閱《專業》/大前研一著/呂美女譯(天下文化/2006/3/20出版),或參閱《編輯力初探1.0》第43信<關於「書的企劃」>。

*註3:參閱《今周刋》第666期(2009/9/28出刋)王偉忠「吹牛老爹」專欄:<心理年齢18歲>,見p.20:王偉忠和朱銘聊天。朱銘說,他最感謝楊英風老師告訴他畢生受用的一句話:「可以跟我學,但千萬不要學我。」楊英風鼓勵朱銘「走自己的路」。

*註4:關於朱銘和楊英風的故事,網路上的參考資料非常多,請自行閱讀。

*註5:在《理想的國度:吳德朗醫師回憶錄》(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2005/1/1出版)一書「作者簡介」中,如此介紹:「這是一部生涯多采多姿的名醫以感恩的筆調娓娓道來的自傳。在陳述他的奮鬥心路歷程之際,也同時勾描出他成長的時代背景,令人領略到台灣這個悲情島嶼難能可貴的進步奇蹟。一個來自彰化的農家子弟,靠著優異的天分和不懈的努力,在醫學教育界開創一片天,不但成為享譽國際的心臟醫學權威,並投身國內醫療研究,建立『長庚醫院』、推動台灣整個醫療系統走向現代化。」

*註6:同上書,卷1<芝加哥的早晨>,p.68-72。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終於,我們有了圖書教師的專屬園地


謝慧貞 文藻外語學院圖書館館員
聯絡作者

國內終於有了一個圖書教師的專門電子報,本文將介紹澳洲維多利亞州學校圖書館學會在網路上創造可以分享並獲取專業新知的園地──Bright Ideas,此外也與大家分享「在圖書館唱卡拉OK的實證紀錄」與「Stephen Krashen的專訪」兩篇文章。

2010年5月31日上午打開email信箱,收到「圖書教師電子報 ~ 第 1 期」,驚訝地開信讀取,樂見國內有了一個圖書教師的專門電子報。雖然一直在大專院校圖書館服務,不過,這幾年因為朋友的號召,和幾位同道在《全國高中職圖書館電子報》負責一個專欄,輪流撰文與高中職的圖書教師分享,因此一直關注著國內外學校圖書館的發展。為了獲得新知,經常會在閱讀相關英文文獻時,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活動和值得我們思考的趨勢或議題。以下簡要介紹澳洲的一個專業組織和兩則美國的專業雜誌報導。

澳洲維多利亞州學校圖書館學會

澳洲專為學校圖書館從業人員所成立的專業學會不只一個,除了全國性組織之外,各州,像是維多利亞、昆士蘭、西澳、南澳等,也都有區域性而且頗具規模的學校圖書館專業組織。詳細列表可參考澳洲圖書館與資訊學會(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所彙整的名錄,網址:http://www.alia.org.au/links/organisations.html。 今年正好是澳洲維多利亞州學校圖書館學會的50週年慶,該學會部落格運用了web 2.0的工具為所有中小學圖書館的從業人員創造了一個可以分享想法、資源以及獲取專業新知的園地,名為Bright Ideas(暫譯成「好主意」)。在部落格中,蒐集許多圖書教師可利用的網路資源,如有聲書、書評網站、網路讀書會、創用CC授權網站、電子書或雜誌、教育性質的遊戲網站、圖庫照片或海報等,也提供討論專業的文章和相關研討會訊息,內容非常豐富。


http://www.slav.schools.net.au/ http://slav.globalteacher.org.au/

《美國圖書教師雙月刊》文章分享

《美國圖書教師雙月刊》(Teacher Librarian)2010年2月號(第37卷第3期)有兩篇滿吸引人的文章,書目如下:

1) Patton, L. (2010). Karaoke in the Library: Effects on learning, literacy,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Teacher Librarian, 37(3), 44-46.
2) Linguist, Educational Researcher, and Activist: Stephen Krashen. Teacher Librarian, 37(3), 79-80.

第一篇是關於在圖書館裡唱卡拉OK的實證紀錄,作者是舊金山的圖書教師,因為自身體驗到唱卡拉OK可以提高自信,於是嘗試將卡拉OK運用在特教班和英文為外語的學生班級中。她認為讀出歌詞,大聲歌唱,隨著音樂擺動身體是一種極具樂趣與動覺(kinesthetic)的體驗。她發現到一位患有自閉症而且英文能力有限的越南裔男孩,在唱卡拉OK的時候,彷彿成了另外一個人,跳離了自己的世界和別人有了比較多的互動。為了尋找科學上的根據,作者找到一位耳鼻喉科學家2004年的研究,稱為Tomatis Method(托瑪提斯聽力訓練法,在網路上查到台灣也有訓練師)大多被應用於改善有發展障礙的孩子的語言發展和人際溝通能力。文中作者也詳述她準備「卡拉OK圖書館課」的過程。

第二篇是Stephen Krashen的專訪,這位國南加大的榮譽教授是專研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與閱讀研究的語言學家,去年11月曾受邀來台於2009「孩童心靈的閱讀」國際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講,除了語言教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之外,相信大多數的閱讀推廣者都認識他。在專訪中,Krashen表示由於發現Keith Curry Lance所做的研究指出圖書館的服務品質以及人員配置與學生的閱讀成就有關,因此他1992年就開始投入圖書館方面的研究,在他所做的研究結果也發現學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品質是美國「國家教育發展評量」中閱讀評量(NAEP Reading Test)成績的明確預測指標。他最近(2008年)的著作中,研究結果顯示在全球40個國家中,館藏超過500冊書的學校圖書館的存在對於10歲學童的閱讀評量成績是個很好的預測指標;而且一個優良的圖書館,在某種程度上,足以彌補貧窮所帶來的影響。可見,圖書館對於閱讀的成效影響之大,Krashen認為識讀能力的問題在於有高比率的孩子生長在貧窮家庭,他們在家、在學校、在社區可以取得書的機會很低。他建議政府的第一要務應該要改善高貧窮地區(high poverty areas)的圖書館資源與人力配置問題,必須要讓這些地區的孩子有書可看。

最後,本文謹以個人主觀認為值得的文章以為分享,很高興《圖書教師電子報》成為台灣中小學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種子!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小英在日本兒童圖書館的見聞分享


蒲小英 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
聯絡作者

日本對於兒童閱讀文化的重視程度可以從兒童圖書管窺探究竟,透過11天日本圖畫書的探索旅程,小英將帶大家到上野國際兒童圖書館、東京千葉縣文化中心附設圖書館,以及東京的波隆那繪本館三所公共圖書館的兒童圖書區做深入的探訪。

今年6月小英出發到日本,進行為期11天的日本圖畫書の探索旅程。其中到訪了三所風格、規模大不同,但同樣整潔明亮、專業體貼的公立圖書館,並針對兒童圖書區做深入的探訪,此舉將做為蒲公英親子圖書館(註1)學習借鏡之處。

首先上場的是上野國際兒童圖書館註2) ,位於知名賞櫻景點上野動物園旁,已是100多年歷史的建築物,外觀為文藝復興時西洋樓房的樣貌,十年前在著名的建築師安藤忠雄新建築思維的巧手下,引進陽光及自然景觀保留舊建築的細膩思維,從新打造規劃兒童閱讀的幸福空間。

一樓有間兒童圖書館,以圓形空間呈列不同主題的繪本,還有一個小小的珍藏經典繪本室。踏上階梯抬頭可見挑高的二樓牆面上大片的玻璃,灑下明亮的光源沖淡了二樓兩間資料室厚重大門帶給人的沉重感,資料室由於保有許多珍貴的圖畫繪本資料,因此須滿18歲才能辦理閱覽,另外三樓有兩個空間,一為多媒體的展間介紹該館歷年來的展覽以及從新建館時的建築藍圖,走出此展間,印入眼簾的是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長廊,讓人忍不住想要坐下來看看窗外的風景,由於適逢該館建館10週年,因此另一展間,特別展出日本發行兒童圖畫讀本海外版的展覽,其中也有在台灣發行的日本兒童讀物,例如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荳荳」。

第二間是位於東京千葉縣文化中心附設圖書館,內有兒童圖書館專區,在圖書分類上,成人的部分採用與台灣一樣的十大分類法,但兒童圖書部分則採用書名字母排序法,便於孩童操作查詢。另闢專門類別,例如建築、自然、農業等,以兒童思維作為書籍編目考量真的很用心體貼。還有一間紙芝居專屬的空間,每週固定安排說故事的時間,而紙芝居也能外借帶回家喔!可見在推動親子閱讀上非常的用心。

小英同時也觀察到日本圖館內的書都保持得很乾淨整潔與台灣公共圖書館的書有很大的不同(台灣圖書館的書都有點髒髒或內頁被塗鴉或破損嚴重),在與友人閒聊間出現了以下一段發人省思的對話,友人說:「日本人大都認為公共的東西不是自己的,需要特別愛惜,不能隨意的把玩。」我說:「台灣人在看待公共物時,不太能珍惜,原因是那不是自己的東西!」

雖然兩國人民在看待公共物都認為不是自己的東西,但後續的解讀與做法卻南轅北轍,這點讓小英有點難過與難堪,希望在未來推動閱讀中能將對待公共物的惜物觀點帶給更多人,還給台灣的公共圖書館乾淨整潔的書,讓更多人願意走進圖書館借書閱讀。

第三間兒童圖書館位於東京市郊的板橋區波隆那繪本館註3) ,由廢建的小學所改建位於三樓的圖書館,空間不大約30坪左右,空間規畫有一個大書區及一間說故事的小房間,館藏以收集世界各國的繪本,當中發現台灣圖畫作家陳致元、李瑾倫等的繪本。 牆面貼著一張世界的繪本地圖相當特別,另外特別設立翻譯區—將世界各國的繪本附上翻譯本供民眾閱讀,也因此設置了翻譯大賞獎,每年選出一本國外的繪本,徵選翻譯高手進行翻譯,在推動繪本國際化著實用心。

小英走訪了日本的兒童圖書館後,心想台灣何時也能有國際兒童圖書館呢?這或許可以做為一個國家政策對於兒童閱讀文化重視程度的檢核吧!而日本圖書館從建築外觀、藏書、圖書編目、書籍擺設、活動推展所呈現的多元風貌,以及用心並富創意的專業服務,提供讀者多元不同的新穎體驗,值得台灣圖書館界思考與學習的。


註1:蒲公英親子圖書館http://doslalibraryfunan.blogspot.com/
註2:東京上野國際兒童圖書館http://www.kodomo.go.jp/index.jsp
註3:板橋區波隆納兒童繪本館http://www.city.itabashi.tokyo.jp/c_kurashi/002/002177.html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輔導團最新消息(6月-7月)


圖書教師輔導團

●簡介   ●最新消息

 圖書教師輔導團  簡介


  教育部自98學年度起在全國五十所小學試行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簡稱圖書教師)計畫,由學校推薦一位熱心推動閱讀的教師,負責該校閱讀推動業務。由於台灣的國小從未有此編制,閱讀教師無範例可循,為使圖書教師運作上軌道,奠定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之工作模式,因此擬定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及分區輔導網絡與建立 典範學校計畫,希望在北、中、南、花蓮及台東地區,透過分區輔導網絡,得到在地大學的協助,建立理想的閱讀教師及圖書館運作模式。     

     鑒於上述目的,本計劃成立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負責全國圖書教師輔導之規畫、工作手冊製作、電子報發行、全國訪視等工作,其下並分為北、中、南、花蓮及台 東地區區輔導團,結合當地閱讀推動、圖書館經營等有相當豐富經驗之大學教師及學生建立合作團隊,協助合作學校在圖書館經營及閱讀推動上成為當地的「典範學 校」及其他圖書教師的輔導工作。期望透過典範學校與合作團隊間成功的合作模式,帶動其他學校全面提昇整體閱讀水準與圖書館經營品質。

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召集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陳昭珍教授

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委員:

  •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賴苑玲教授
  • 國立台南大學陳海泓教授
  • 國立台東大學簡馨瑩教授
  • 國立東華大學張璉館長
  • 國立台東教育大學楊茂秀教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謝建成教授
  • 誠品網路事業部薛良凱營運長    
  • 輔仁大學曾淑賢教授

各區圖書教師輔導團召集人:

●北區輔導團召集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昭珍教授
●中區輔導團召集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賴苑玲教授
●南區輔導團召集人:國立台南大學 陳海泓教授
●花蓮地區輔導團召集人:國立東華大學 張璉館長
●台東地區輔導團召集人:國立台東大學 簡馨瑩教授

各區圖書教師輔導團委員:

  •  北區:淡江大學宋雪芳教授、東湖國小翁繩玉校長
  •  中區:國立中興大學蘇小鳳教授、國立嘉義大學林菁教授
  •  南區:國立臺南大學李玲玲教授、長安國小鄭國斌校長
  •  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林偉信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林意雪教授、明義國小許慧貞老師
  •  台東:國立臺東大學傅濟功館長、豐源國小張月昭校長

最新消息

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
1.6/21召開第二次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會議。會議概要如下:
2.圖書教師電子報預計每一至二個月發行一期。
3.圖書教師手冊各部份大綱討論,並決定訂稿日期。
4.請各分區輔導團召集人提供全國輔導訪視學校及時程。
5.請全國各分區輔導團召集人提出各分區之輔導及典範學校協助計畫。

各分區圖書教師輔導團:

北區:
1.分別於6/15及7/12召開第一次及第二次北區輔導團會議。
2.提出北區輔導訪視及典範學校協助計畫。
3.參訪台北市永吉國小及東湖國小。
4.確定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訪視學校為台北市永吉國小及萬興國小。
5.確定北區圖書教師觀摩學校為台北市東湖國小及台北縣鄧公國小。

中區:
1.提出中區輔導訪視及典範學校協助計畫。
2.確定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訪視學校為台中市大鵬國小及和平國小。

南區:
1.提出南區輔導訪視及典範學校協助計畫。
2.確定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訪視學校為台南市勝利國小及文元國小。

花蓮地區:
1.分別於6/2、6/9及6/24召開花蓮地區輔導團第ㄧ、第二及第三次會議。
2.提出花蓮地區輔導訪視及典範學校協助計畫。
3.確定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訪視學校為國立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及花蓮縣明義國小。
4.參訪國立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台東地區:
1.召開台東地區輔導團第二次會議。
2.提出台東地區輔導訪視及典範學校協助計畫。
3.確定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訪視學校為台東縣新生國小及馬蘭國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