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圖書館的禮貌:一年級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設計


曾品方萬興國小圖書館館員暨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博士生
聯絡作者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的圖書館利用教育可以從一年級即開始,是奠定根基的基礎課程,也是日後相關課程的先備知識。本文以臺北市萬興小為例,設計一年級的「進入圖書館的禮貌」課程,以下就教學準備、教學流程、教學回饋三個階段,分述如下。

一、教學準備
  一年級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內容通常較偏重於介紹圖書館基本知能,尤其是以閱覽規則、借還書程序為基礎;另一方面,根據萬興國小2005年7月公布的「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實施細則」之教學綱要,以及一年級學年會議的決議,確認以「進入圖書館的禮貌」為課程名稱,屬於圖書館的社會學習之一環,課程內容主要是介紹閱覽規則、借還書程序,期望學生能瞭解圖書館的常規,進而培養利用圖書館的基本技能,養成親近圖書館的習慣與態度。

  萬興國小一年級5個班級合計132位同學,其中男生54人女生78人,年齡平均在6-7歲。班級性使用圖書館以閱讀課為主,平均隔週一次。

  教學需求與教學目標確立之後,緊接的是找尋教學資源、選擇教學方式、製作教材、設計評量,最後綜合各項資料設計教案,教案內容如表1。

表1 進入圖書館的禮貌之教案


  教案是教學流程的憑藉,有助於掌握課程的流暢性,然而教學是一項充滿動態性的歷程,在教學流程上把握依序實施的原則,但每項活動的時間會依當時的情境有所調整。

二、教學流程
  依據教案設計,教學流程可分為引發動機、繪本融入教學、抽抽樂活動、課程總結,說明如下。

(一)引發動機
  首先介紹學習的目標是培養小朋友都變成會使用圖書館的小書友,並以口頭讚美的方式,稱讚該班的同學在圖書館的表現很好,相信一定可以持之以恆做到各項禮貌規範,接著介紹課程活動包括故事和遊戲,以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繪本融入教學
  為顧及上課內容的簡化性、實用性與趣味性,選擇《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為題材,故事的內容主要是描述莉莉從圖書館借一本恐龍的書,由於專心閱讀而忘了還書,而且她的朋友傳達不正確的訊息,造成莉莉的恐懼不敢還書,一走到圖書館就肚子痛,甚至連在作夢時都看見書本中的恐龍威脅她要趕快還書,最後在媽媽和館員的愛心指導下,莉莉不僅還了書,並在圖書館內組成恐龍讀書會。整本書情節緊湊流暢、人物表情豐富、圖畫色彩明亮。

  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者在說故事的時候特別留意本身音調的變化、動作的配合、氣氛的營造以及眼神的謀合等技巧,以營造故事的氛圍。在故事結束之後,開放學生自由發問,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問關於使用圖書館的相關事項,適時加以說明並與本校圖書館產生連結。

(三)抽抽樂活動
  為立即掌握學生的認知程度以及提高參與度,教學者設計「抽抽樂」活動,預先將35張寫有圖書館利用相關概念的長紙條捲如螺旋狀,置入外殼貼有故事主角圖片的圓筒中,請學生依序抽出一張紙條,然後對全班唸出紙條內容,若是正面概念則同學們回答「Yes!」,若是反面概念則請同學們說「No!」,教學者適時提出解釋或鼓勵討論。



(四)課程結論
  教學者利用下課前5分鐘,總結課程的主題,解釋學習單內容,由於都是開放性的問題,一方面要讚美學生的能力,一方面承諾公開張貼用心的作品,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單的專注。
整體而言,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教學設計需朝向趣味性和簡化性,較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是一年級,課程內容側重於介紹使用圖書館的相關規範,並且為顧及學習的樂趣,以說故事與動手操作的活動,協助學生建構認知。

三、教學回饋
  教學者透過學習單的分析與觀察學生的行為,歸納教學回饋的資料,分別就借還書程序和規則、禮貌項目、繪圖主題三方面,討論如後。


  在借還書程序和規則方面,本課程運用繪本《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以說故事和遊戲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使用圖書館的相關規則與禮節,根據教學者的觀察,在實施利用教育之後,學生會主動關心與故事情節或遊戲內容相關的事項,例如借書的冊數、還書的日期、特定類目的位置、期限卡的浮貼以及到期章的操作等,其中有一位學生表示願意在下課時間協助黏貼期限卡和印蓋到期章,誠懇認真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在禮貌項目方面,根據學習單所列出的五項進入圖書館的禮貌,進行整理歸納後發現以「放慢腳步」最多、「輕聲細語」居次,其餘的概念依序有:不能吃東西、圖書閱畢歸位、安靜看書、向圖書館阿姨說請或謝謝、輕輕靠椅子、愛護圖書、正確使用書插、不能玩、保持環境乾淨、不能一起看書、不能吵架、不能打瞌睡、愛護書桌、儘快選書等。此外,輔以觀察紀錄的分析,發現幾乎每堂閱讀課教師與館員需經常提醒學生在圖書館要慢慢走路、小聲說話,無論是從學習單的回饋或觀察紀錄都顯示「放慢腳步、輕聲細語」是小學圖書館禮節規範的首要項目。

  在繪圖主題方面,學習單的第二道題目是讓學生繪畫並簡單描述與圖書館相關的事物。分析學生的繪畫主題發現以閱覽活動佔最多數,包括有人在看書、有人在找書、我去圖書館看書、舒舒服服的看書等,閱覽活動可說是多數學生使用圖書館的一項認知或經驗。

  小一新鮮人對於學校圖書館有何期待或盼望?從開放性的圖畫分析,發現有8位同學的主題是有關對圖書館的期待,其中5位是希望有更多的書,1位是盼望有VCD,1位希望有喝水的地方,另有1位是希望圖書館成為「天堂圖書館」,屋頂上空有雲朵和星辰環繞。綜合言之,以豐富的館藏為期待之首選,這正也是長期以來小學圖書館有待努力的目標之一。

  整體而言,一年級的圖書館利用教育可藉由繪本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營造使用圖書館的情境並適時融入常規的介紹,以產生認知的連接;在活動設計方面,側重趣味性與操作性,透過視覺與聽覺的接觸,強化學生的概念;在學習評量的部份,綜合整理口頭回饋、學習單以及觀察紀錄,發掘概念不足或轉化困難之處,以作為教學改進的參考。

  根據學習單與觀察紀錄的分析,發現「放慢腳步、輕聲細語」是圖書館禮貌規範的首要項目,可以作為利用教育課程的參考,也可以是隨機指導的重點項目。小學學生正值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的階段,規範輕聲慢步是件不容易的事,更需要教育指導與習慣的養成,建議在教學設計之時,運用故事、遊戲或其它的方式將腳步和言語的概念融入,以及利用隨機指導的機會,提醒學生放慢腳步、輕聲細語的重要性。

  圖書館利用教育是累進式的學習歷程,必需從小紮根,以奠定主動探索、終身學習的基礎。本文透過課程的實作發現以情境式的教學策略可以引導一年級的學生瞭解圖書館的常規,進而培養使用圖書館的基本技能,藉由正式課程的實施,圖書館更加融入學校整體的學習環境之中。


附件一:進入圖書館的禮貌之學習單
附件二: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瑞典挪威推廣親子閱讀不忘受刑爸爸


周傳久資深記者 聯絡作者

國內目前正積極投資圖書館的兒童區希望美輪美奐,學校也以獎勵方式推廣閱讀,希望兒童閱讀能力提昇。但是在能力前要有興趣,而興趣前還有安全感與主要照顧者的支持參與。但有些弱勢孩子提昇閱讀真的缺乏機會與環境,上述政績也不見得造福到他們很多。瑞典想到鼓勵受刑爸爸為孩子讀故事服務。

  這種活動是圖書館外展活動之一。發展的大圖像是在社會變遷後圖書館怎樣呼應時代需要和科技變化扮演知識通路?北歐各國圖書館一起研討出版了「圖館2.0」報告。其中有一面向是未來的外展活動。在有鑑人人平等,都應有取得知識的機會,而圖書館向來扮演知識通路的角色,據此發展更多新的外展活動。

  瑞典圖書館對外展服務定義是,需要知識的人都要能得到。如果未能到達所有學校教室、醫院、老人安養中心以及閱讀能力下降的人身上,就不能算成功。

  其中一支外展活動體系是從提昇兒童閱讀能力聯想到帶動家長參與,瑞典南部的馬爾摩市公立圖書館蒐集英國曾有「為我閱讀吧,爸爸」的活動,將之應用於瑞典。呼籲男性家長重視自己激勵閱讀。

  過去發現有些社經地位較低的勞動家庭家長很少閱讀,男性又比女性更不愛閱讀,而聽說讀寫能力對就業影響很大。於是在圖書館就鼓勵勞工背景的男性閱讀,進而扮演志工為孩子們閱讀。

  後來又發現有些家庭家長犯罪服監,孩子在家更沒有閱讀榜樣也聽不到爸爸講故事,於是設計圖書館外展活動「床邊閱讀」,選童話故事,請還在監獄服刑的爸爸閱讀錄製成光碟,送到給孩子。這樣他的孩子就有機會聽到爸爸為他讀故事。

  這活動有多種意義,首先,讓因刑罰分離的親子之間,孩子知道爸爸愛他,爸爸也感受到自己還是個有價值的人、有價值的爸爸。這幫助彼此接納,又讓在監獄的爸爸有機會積極閱讀。

  有位受刑人說,自己從小沒有看過父母拿起書來讀,根本沒有這樣的角色模範印象。現在他在監獄裡為孩子讀故事,自己也收穫很多。因為孩子的故事書沒有壓力又很有趣,也提昇他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能力。對很多人來說,閱讀並不是他的童年經驗。

  瑞典有統計顯示,兒童的父母離異分居對孩子的閱讀表達能力養成有影響,媽媽常常不在又比爸爸的影響大。這提醒我們提昇兒童閱讀時家長很重要。爸爸和媽媽本來在家庭經營各司其職,從性別與角色不同層面影響孩子的成長。爸爸在監獄使孩子被隔離,如果缺乏閱讀動機和陪伴機會,則這個孩子安定閱讀成長的機會低,將來在社會要翻身的可能性自然低。

  由於在瑞典推行這種活動有成,後來挪威也開始實施。筆者曾親自到過馬爾摩監獄和芬蘭、監獄,並在丹麥監獄實際參與受刑人服務,又曾與挪威圖書館人員就監獄送書服務交換過意見。個人認為,表面看這是圖書館經營的創意,但應該也和北歐各國對監獄以及受刑人的看法也有關。因為這些國家經營獄政的理念是受刑人犯一個錯不代表此人被全盤否定,並且相信人還有改變的可能,也不希望服刑的處罰就是斷絕一切與社會的關係。所以對待受刑人的方式因而有更多不同於他國的想像。

  床邊閱讀送光碟活動並非圖書館出資,而是熱心的基金會與圖書館和監獄合作。當我們聽到這種故事想要模仿時,如果又是這倒底是法務部的責任還是圖書館的責任?這樣的思維大概不易成就。對人的價值有共識而願意合作發展才有可能。

  這種圖館外展活動使受刑人增進生活基本能力,對未來還有盼望,而從孩子的觀點看,父愛也因科技不缺席,還有爸爸讀的童話故事成為閱讀的陪伴與動力。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

帶孩子回「家」──環境關懷從閱讀開始


廖滿英苗栗縣後龍國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聯絡作者

投入閱讀推動多年以來,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也一路不斷地從經驗中修正、反思,試圖找出一條小徑,一個在學校中落實閱讀教學的可能性。柯華葳教授曾說過:「閱讀,是一種思考」,但我想推動閱讀或者自己原本熟悉的環境教育又何嘗不是呢?

(一)由上而下的閱讀團隊運作模式
  後龍國小的閱讀小組運作模式歷經數次的改變,從「由上而下」轉為「由下而上」的模式,組織的分工原本由一位閱讀老師負責,逐漸轉為參與合作的方式,使小組老師們能在參與過程中被賦予任務和責任,但另一方面老師們也能從肯定與讚賞中獲得回饋,並藉由這樣的過程學習和提升閱讀專業知能,使小組運作步上軌道。

(二)世界書香日閱讀活動


  2011年3月初閱讀推動小組以密集會議的方式,展開今年世界書香日的閱讀活動規劃,有鑑於去年辦理書香日的前置作業時間不足,今年不但提早作業,一方面透過來自不同年級的小組老師充分的溝通、討論,使討論內容能符應班級教學進度和推動的落實,另一方面每次閱讀活動的規劃則採納了多元領域的專業發展,例如,年度的書香日主題是以環境教育推動為軸,適逢我國環境教育法通過後,正式在今年的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上路施行;因此小組透過資料蒐集和討論之後,決定結合「422世界地球日」與「423世界書香日」兩個概念,規劃了「2011世界書香.珍愛地球」系列活動,我們企圖經由此一系列活動,喚起學校師生對各種環境議題的覺知、瞭解和思考,透過閱讀活動和環境行動的分享,使孩子們能從生活中更加關切環境,更具有環境意識和負責任的環境行為。

  從過去的一些研究得知,「學生團體」、「社會正義」、「心愛地方/自然棲地的消失」、「對環境問題的憂慮」、「書籍或文學欣賞」與「其他環境行動者」等,是影響環境行動者養成之重要生命經驗,尤其是在兒童時期的經驗更是影響深遠。長期關注自然與兒童議題的作者理查.洛夫,在「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中點出了兒童與自然之間令人震驚的隔斷,不但產生許多身心的症狀,而且與世界和生命脫節;但他也引用數據指出常與自然接觸或在環境中學習的優點,例如:在閱讀技巧方面,接受過環境教育課程薰陶的學生表現,相較於傳統課堂中的學生表現多半較佳。目前,關於全球環境變遷與各種環境議題瀰漫在整個國際間,顯示了地球上每一個人對於環境的關懷、了解和付出行動的迫切性,雖然我國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環境教育議題必須融入七大領域的教學中,但其落實的質與量仍是不明確的。

(三)閱讀與生活緊密結合
  因此,我們希望以生活中的環境議題為出發點,帶領孩子從閱讀中一窺各種環境議題的面貌,結合各領域教學,製造孩子與生活環境的對話、溝通,除了在教室裡的學習,也要走出教室外,透過遊戲中融入環境議題的學習,與同儕間的互動分享,學習在真實的世界裡學習和感受,而不只是沉浸在電視、網路等虛擬的世界中。



  此一系列以閱讀為主軸的環境學習,包括結合閱讀地圖訓練與環境議題知識學習的定向運動;圖書館設置「綠色悅讀專書區」,並配合圖書館「綠色悅讀」集點倍增獎勵活動,鼓勵孩子從閱讀中增進對綠色議題的認識;推薦「綠色共讀」書單,如北極熊、瑞秋.卡森、奧杜邦、種樹的男人…等共讀書籍,圖書館提供共讀書箱,且由小組老師設計教案及教材提供班級老師下載使用;結合中、外籍英語老師共同教學,於英語課時進行「Green ABC」閱讀學習;圖書館設媒體專區,播放環境典範、環境議題、環境行動、愛地球等相關短片,鼓勵班級與學生利用時間前往觀賞,藉此吸引更多小讀者對於此類議題的注視與反思;還有結合各領域教學的「綠色裝置藝術」、「碳足跡計算」、「節能減碳小撇步」、「綠色能源」等。除此之外,再經過多樣的學習後,還加入國際串聯地球日「十億綠行動」大募集以及「2011 Earth hour」關燈活動,並發起從生活中落實「拔插頭」運動、「步行上學愛地球」、「綠色消費」等行動,藉由多樣的閱讀活動和學習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一段長時間裡浸泡在與環境有關的學習中,對我們身處的世界有比較多的瞭解、關懷,甚至落實到家庭和社區中的行動。



(四)閱讀與教學相互搭配
  為整合此一系列多元的教學設計,以及考慮教學上的實用性和可行性,特地建置了一個資源分享網路平台(註1),將整個教學規劃、教案教材、學習材料、網路資源等資源放在平台上,使學生方便閱讀和學習,家長能在家中陪孩子共同參與分享,老師能減少準備時間,使教學更得心應手,這個分享的平台,也同時減少了我們在推動閱讀活動時的困難和阻力,增加了互相參與和學習的興趣。此外,這個活動還結合了學校行政各處室的投入,使整個學習不只是學生和班級的事,使之後的環境行動能持續推動,例如,總務處配合每月電費監控繼續鼓勵師生進行「拔插頭」運動,訓導處採取了更嚴格的資源回收措施,持續廢電池回收和宣導、落葉堆肥管理等等。



  雖然,要培養一個具有環境素養且能付諸環境行動的個人和社群並非一蹴可幾,但我們衷心期望能從閱讀活動策略中,引領孩子們回到真實的「家」的小徑上,能有更多對環境的覺知和敏感度,進一步有更多的思考和關懷,而培養閱讀能力與習慣的目標之一不也正是建構一個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行動能量嗎?

註1:後龍國小2011世界書香珍愛地球網頁
https://sites.google.com/site/2011hlearth/


附件:全文PDF全文DOC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