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紹國內外不同的角色可以帶給學生哪些不一樣的閱讀資源,三篇文章各自分享不同的角色如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

結合社會資源的閱讀推動經驗分享


倪美瑗彰化縣鹿港國中圖書教師

圖書教師實作經驗分享:郵局謝師明信片活動、申請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贈書、課程走讀x社區環教中心x文化局資源 = 寒假小小閱讀營。

      敝校的閱讀推動,搭上108課綱順風車出發了。初任閱讀推動教師的我忐忑、懵懂,參加首輪閱讀初、進階研習,聽到大前輩們無私地分享,雖心嚮往之,卻也覺得窒礙難行。幸而年年邀請夥伴們一起參加研習,大家不斷激盪,逐漸摸索推動之路,也打造出屬於本校的閱讀風格。去年暑假初階研習聽取講師分享結合社會資源的閱讀推動,盤點來年閱讀課程與活動,感覺時機成熟,或可一試。以下分享過去一年來的相關實作經驗。

一、郵局謝師明信片活動

     郵局「手寫有溫度、寄信有真情」活動,可出借復古大郵筒、免費提供專屬謝師明信片(郵資自付)。這兩年疫情衝擊下,這樣的活動特別有意義!開學前閱讀共備會議討論定案由家長會支援郵資,閱讀老師與國文老師協同,教導學生寫作謝師明信片。活動當天,郵局副局長帶領團隊前來,包含郵差先生、記者朋友們,與校長、夥伴們和一年級各班代表,一起參加寄送活動。我們也特別邀請特教班同學加入,讓國小老師們感受這群慢飛天使們的心意與成長。

     整個快閃活動場面相當吸睛,過程溫馨又熱鬧!會後立刻有數位同事詢問活動過程與細節;教師節前一天陸續有來自各班導師、家長及國小端老師的回饋,或透過聯絡簿、或在FB曬出所收到的謝師明信片……,學校粉絲頁也收穫破百按讚數,點點滴滴都是對學校推動閱讀教育的肯定,更是對閱讀小組最直接的鼓勵!

 補充:聯絡單位為各縣市郵政總局行銷科。本校利用下課快閃方式進行約半小時 (寫卡片、貼郵票已前置完成)。也有學校是安排整節課,學生當場寫作、朗讀、貼郵票,穿插表演項目。

二、申請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贈書

     初次申請未諳流程,沒注意到收書後兩周需填寫回饋問卷,及收到書籍後四個月內需分享書籍閱推運用情形,於是與負責人楊小姐聯絡,聽取建議先辦理「微書展」,再進行贈書或漂書。於是搭配12月臺灣閱讀節辦理之全校借閱比賽,也請閱讀老師們利用課堂5分鐘,讓學生逛逛微書展、物色喜歡的書,的確有效鼓勵學生更有動力參加比賽。

      今年5月校慶期間,則讓本學年投稿《好讀》周報圖擊隊單元上榜的52位同學,前來選書;第三梯次贈書給幾位積極推動晨讀的班級導師。最後剩下極少部分書籍,可能更適合小朋友閱讀,便委由同時在學區內國小與本校擔任志工的家長轉贈,讓書籍再遇有緣人。

     *補充:可至誠品基金會官網-閱讀分享計畫-填寫申請書籍。

 三、課程走讀x社區環教中心x文化局資源 = 寒假小小閱讀營

     社區走讀協作,原是去年中二區共備作業。本校位於鹿港小鎮,社區資源豐富,校內還有彈性課程──走讀鹿港。綜上,再與幾位在地夥伴討論,擇定走讀鹿港課的老屋活化單元,結合鹿港茉莉環境教育中心團隊實境解謎活動,共同打造社區走讀方案,同時辦理寒假閱讀營隊與教師研習,一魚多吃!

     在蒐集資料與實地踏查過程中,得知彰化縣文化局有出版品《老屋點灯》,順利申請2019年、2020年手冊各50本,作為課程閱讀文本;而公視《我們的島》841集「老屋保存 搶救鹿港」,則是課程起點,讓學生看影片同時進行快問快答,再接續前述的文本閱讀;接著全體出動──營隊學生、參加研習的老師們,一起跟隨茉莉團隊腳步,進行「廈郊祕寶」實地解謎活動,在南鹿港街屋探索;最後集結於環教中心,由黃執行長總結回顧整個活動與先人足跡軼事的連結,師生們滿載而歸。

補充:全臺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老街、老屋、老建築,文化部、各地方政府都有相關保存再生計畫補助。

      這一年來的閱讀推動,我嘗試導入社區、社會資源,反響卻讓幾年前覺得困難而裹足不前的我相當驚喜!每個學校和社區都有屬於自己特殊文化、面貌與在地風情,願本文小小的心得分享,能鼓勵更多圖推夥伴,正如我也曾如此被鼓舞!

 

附件照片說明:

1.1110923郵局明信片活動(由郵局端協助編輯)

2-1.圖書館讀寫活動搭配誠品贈書書影海報,將作為活動贈品

2-2.利用教科書室辦理微書展

2-3學生利用閱讀課參觀書展,挑選口袋書單,領取讀寫挑戰賽任務單

2-4.讀寫挑戰賽獲贈書籍學生等待拍照時間,迫不及待翻看書籍

2-5獲贈書籍同學與圖書教師於圖書館前大合照

 

3-1寒假閱讀營文本閱讀~文化局《老屋點灯》手冊 

3-2由鹿港茉莉環教中心團隊帶領之實境「迷鹿任務-廈郊秘寶」,師生在南鹿港街區進行走讀、解謎老屋

 

3-3.解謎成功於茉莉環教中心大合照留念

附件:全文PDF

回頁首

我們與芬蘭的距離


賴玉敏新北市鶯歌國小教師

    我知道閱讀有跨越界線的一切可能,但沒想到我能跨越地圖,到另一個國度,盡情的閱讀我所未知的北歐世界。感謝教育部、昭珍教授、圖書館教師輔導團、鶯歌國小栽培,讓我有機會獲得107年度師鐸獎,並和一群出類拔萃的菁英教師們一起出國進行教育參訪。這次參訪的地點是芬蘭、丹麥和瑞典。尤其是芬蘭,學生的閱讀理解在PISA和PIRLS在世界的排行中名列前茅,讓我們在行前,充滿了學習的渴望。但對於北歐的一切,我也充滿了好奇的未知,因此想採用KWLQ模式,來書寫我的探究歷程。

 

 

 


一、前言

    我知道閱讀有跨越界線的一切可能,但沒想到我能跨越地圖,到另一個國度,盡情的閱讀我所未知的北歐世界。感謝教育部、昭珍教授、圖書館教師輔導團、鶯歌國小栽培,讓我有機會獲得107年度師鐸獎,並和一群出類拔萃的菁英教師們一起出國進行教育參訪。這次參訪的地點是芬蘭、丹麥和瑞典。尤其是芬蘭,學生的閱讀理解在PISA和PIRLS在世界的排行中名列前茅,讓我們在行前,充滿了學習的渴望。但對於北歐的一切,我也充滿了好奇的未知,因此想採用KWLQ模式,來書寫我的探究歷程。

二、K(我已經知道):

1. 芬蘭,學生的閱讀理解在PISA和PIRLS在世界的排行中名列前茅。芬蘭目前的新課綱為核心課程,新課綱改革的重點在於培養孩子跨領域的橫向(通用)能力「transversal (generic) competences」及跨學科的工作能力。在協作式課堂學習模式中,強調學生可在主題式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中同時和幾位教師進行合作學習。(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瑞典代表處教育組,759期 2017-03-16)

2.從參訪行前的手冊中,身為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芬蘭中央圖書館、赫爾辛基大學主圖書館及丹麥皇家圖書館,搜尋相關的網路訊息時,我得知這幾個圖書館都以設計聞名,十分值得參訪。

三、W(我想知道):

1.芬蘭的主題式教學為何?

2.芬蘭的PISA成績卓越,如何做到?

3.芬蘭的小學閱讀課及圖書館利用教育為何?

4.芬蘭以設計聞名,請問芬蘭的設計教育及美感教育是如何從小扎根呢?

5.想多認識芬蘭的國小國中大學及國家圖書館

6.根據資料顯示,芬蘭中央圖書館藏書量只有十萬冊,身為中央圖書館,藏書量卻如此少,原因為何?

三、L(我所學到)

     在歷經了十天的參訪行程中,許多都是蜻蜓點水式的參訪,對於我想知道的問題,有很多其實還是無法解答,包含芬蘭的主題是教學和閱讀教學等等,在這次參訪中都沒有辦法看到,但透過和夥伴的討論、網路資料的搜尋、書籍的閱讀,都讓我有了許多想法。因此,我想以「我們與芬蘭的距離」為題,書寫出我所看到的芬蘭。

 (一)我們與芬蘭的距離

     從芬蘭到台灣(兩國地理中心)的直線距離(飛行路線)為7962公里,我們搭乘芬蘭航空從香港出發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飛機上的飛航顯示則是8393公里。台灣的環島海岸線長1139公里,如此換算,等於要繞台灣海岸線約7.4趟才能抵達芬蘭,飛行時間約13小時。芬蘭與我們的距離其實還真有點遠。然而,臺灣的閱讀環境真的和芬蘭有這麼大的差距嗎?

(二)簡樸的芬蘭小學圖書館背後代表的意義

      將閱讀融入各領域教學

      芬蘭的福利制度向來是世界所羨慕,從在媽媽肚子裡,小孩就受到國家無微不至的照顧,不論是學用品或是學費或膳食費都是免費一直到18歲,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是芬蘭教育重要的精神。那芬蘭的小學是什麼樣貌?

      這次參訪的Lagstads Skola中小學,是有30個班級約五百多個學生的國中小學。學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出乎我所意料,雖然到處可見學生的作品和老師設計的學習海報,但校舍建築樸實,就連遊戲器材和操場也很陽春。  

      最讓我好奇的當然是小學圖書館,一走進圖書館,一眼望盡,藏書量不大,也有的孩子們所喜歡的小帳棚,陳列在書架上精選的各類童書,看得出來老師們的用心,但和這幾年國內改建的特色國小圖書館們相比,實在是簡樸多了。我突然覺得有點驕傲了起來,因為臺灣擁有的是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圖書館,有著一群專業的教授和老師們為圖書館而努力。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座談會中校長告訴我們,圖書館沒有特別為推廣閱讀而辦理任何活動,也沒有特別的閱讀課程設計,在這樣的環境裡,芬蘭如何能在國際的閱讀評比中勝出呢?

      答案在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院士《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序中,獲得解答。曾志朗院士這樣寫道:「我也注意到在我參訪過的學校裡,閱讀並不是一件刻意推動的事,所有班級老師都有很多故事要說,而教室裡的兒童度物、繪本似乎是很自然的存在於各角落……」他說:「這樣的教法並不是語文課的特殊安排,幾乎在每個學科教學上,……有意無意中,批判式的閱讀與思維變成了教學和生活裡的文化型態,也形成芬蘭人既尊傳統又重創新的教育風格。」也就是說多年前,芬蘭就強調跨領域的學習,讓閱讀自然而然地融入各領域協作中,讓批判與思考呈現於讀寫中,這就是芬蘭的教育特色。

約一間半教室大的芬蘭小學圖書館芬蘭小學圖書館學生使用情形芬蘭小學校園內科學教具及動物模型
芬蘭小學牆上的一幅油畫,這幅油畫是十年內每位畢業生的共同作品,也顯示了芬蘭合作學習的精神。芬蘭小學教室內的數位平板電腦,也是用類似行李箱的方式,在各班巡迴。芬蘭小學教室內的小書及整齊的美勞用具(芬蘭的教育一切免費,包括學用品,因此教室內都擺放的很整齊,讓學生使用)

(三)人們心中的天堂-芬蘭中央圖書館(頌歌)

      以人為本的圖書館、數位閱讀

      在此次參訪行程中,最受團員們喜愛與驚艷的就是這裡-芬蘭的中央圖書館Oodi頌歌,「Oodi」是芬蘭語:頌歌的意思,以讚頌芬蘭在知識、學習與平等上的成就。圖書館是送給芬蘭百年建國的禮物,也看得出來芬蘭對閱讀的喜愛與重視。芬蘭人的平均借書量也是世界第一,也是全世界圖書館使用率最高的國家。

      圖書館外型是流線造型的船型, 共有三層樓。 第一層為船底艙,為服務及展演場地;第二層為船中間層,是各種學習空間;第三層則是挑高明亮的船甲板閱讀區。

      芬蘭中央圖書館, 啟用三個半月之內,入館人數就將近一百萬人次,除了因為其有非常令人驚豔的外觀造型外,其功能性之強大, 已完全超出一般對圖書館的認知。全館共有三層樓, 第一層樓有借還書服務以及電影院、餐廳等公共設施, 芬蘭冬季的時間較長,為了要吸引民眾進入圖書館,生活化以及多樣化甚至科技化,可以說是這個圖書館主要設計的理念。

      第二層樓則是各式各樣的學習獨立空間,可供有借書證的芬蘭人線上預約。 我們看到還有專人教導銀髮老人如何玩電動手遊,在這裡幾乎全部都是免費借用的器材如:平板、縫紉機、 3D列印機、機器人教室。唯一需要租借的是一小時13歐元的廚房,但主要是由政府單元借用,教導難民如何使用芬蘭的廚房,擁有生活自理能力。還有許多大小型會議室供人們開會討論和學習,可以說是一個全方面的自主學習空間。

      第三層樓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天堂,全樓層主要以白色系及木質為主,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為整個區域到處都是可以閱讀的地方,白色的設計讓人有如置身天堂般的寧靜。 這一層是閱讀區,藏書十萬冊,但芬蘭人仰賴線上預借以及電子書,中央圖書館是重要書籍調度中心,也是重要的數位訊息中心。設計中最特別的是兒童閱讀區與成人的閱讀區相連。在公共電視2019年1月2日的採訪報導中提到: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館長凡提妮說:「兒童給這層樓帶來的噪音是正向的噪音,我們聽到的是未來。」我們還看到館方的巧心設計,讓來自各方參觀的小朋友們穿著各色的背心,讓老師或家長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

      更讓我們更訝異的是,地下一樓的廁所設計,性別友善廁所的設計,以特殊的感光玻璃,以及先進的洗手及烘乾機,同時兼具隱私、高科技與美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近年來,芬蘭越來越著重數位閱讀,不論是中央圖書館,就連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在電子書籍的採購數量都佔總購書經費的百分之九十左右。中央圖書館的藏書量雖然不大,但若需要紙本書籍,多半採網路流通借閱後,送進中央圖書館,供人借閱。數位浪潮在芬蘭已蔚為潮流,因此數位閱讀、數位素養也是我們需重視的部分。

      芬蘭頌歌圖書館號稱是北歐最美的圖書館,並入選2019歐洲當代建築獎。不過臺灣的公共圖書館也不遑多讓,不論是以綠建築著稱的北投圖書館、擁有許多特色獨立閱讀區的新北市立圖書館、不論是功能或外型都讓人讚嘆的台中國立資訊公共圖書館、越夜越美麗的高雄市立圖書館,今年獲選全球卓越建設獎首獎的台東大學圖書館,更受國際肯定為世界八大最獨特的圖書館。在圖書館軟硬體方面,我們與芬蘭的距離真的不遠。若是單看小學圖書館建設,臺灣還遙遙領先芬蘭。

頌歌圖書館外型似船,是流線造型建築。二樓學習中心免費辦理研習,圖為教老人玩手遊。三樓的兒童與成人的閱覽空間,明亮舒適,號稱天堂。
北歐螺旋狀的樓梯,也是眾人驚艷焦點。二樓學習中心,縫紉機、3D列印機、廚房都可借。明亮又先進的性別友善廁所,同時兼具隱私和美學。

四、Q(Questions更多的問題,用以追問與探究)

(一)芬蘭經驗可以複製嗎?

      參觀完芬蘭中小學及赫爾辛基大學之後,我和赫爾辛基大學的留學生林宏達(Honda Lin)博士討論這個問題。他專研芬蘭教育。他認為芬蘭經驗成功的原因有許多,主要是因為高稅收所締造的良好社會福利,支撐著芬蘭一直注重家庭生活及家庭教育,孩子們早放學,但卻不補習;家長們不加班,下班就回家陪小孩。不論是博物館、藝術館或是圖書館,處處可見親子同行,家長常常是和孩子們一起安靜欣賞或是體驗。

      家長相信教師的專業,教育單位不評鑑學校,沒有所謂的明星學校,表示每個學校的教育運作,都有一定的效率,尊重孩子、等待孩子的成長。這些都不是臺灣能一蹴可及的,因此芬蘭經驗無法被臺灣所複製。

      那麼我們究竟可以從芬蘭經驗裡學習到什麼?我覺得是「等待與信任」、「合作與探究」、「專業與跨領域」及「家庭教育」。

(1)「等待與信任」

     參訪時,發現有一個小朋友靜靜坐在位子上,沒參與數學課堂活動。老師和我們解釋,雖然經過多次引導,但他還是不想上數學,經過家長、孩子及學校三方開會討論後,最後還是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等到他自己想自己加入課堂的時候再上課,給我很大的衝擊。

     北歐對人的信任,在很多生活細節上可以發現。例如:我們可以自由進出車站,沒有人查票,因為也沒有人會逃票,因為一旦逃票會受到嚴重的懲罰,且對人格信用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工作。我們住飯店早上用餐,也採信任制,沒有人查問房號,自由進出用餐。

      在北歐,被信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孩子可以被信任與被等待,在自己的課堂上慢慢開花結果,最後脫穎而出。

(2)「獨立思考與探究」

      聽留學生分享經驗,小時候到芬蘭上學,總覺得自己特別優秀,尤其是數學方面,遠遠超過班上同學,但慢慢的,到高中,他發現開始有了微妙的改變。尤其是高中,非常強調分組與思考批判的能力。

      我們在瑞典龍德(LBS)私立高中參訪時,聽到老師介紹學生的歷史作業。前兩題和事實描述性的問題有關係,但重點在第三題,第三題要求的是學生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三題是:

1.選出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時代。

2.這時代的起始與原因。

3.為何你認為它具代表性,你會怎樣詮釋?你對現在歷史的詮釋贊同與否?你會怎樣重新詮釋?你對民主的看法是什麼?

      瑞典歷史老師希望學生要思考歷史學家批判維京時期史實,能「思辨」提出自己的看法,才能獲得高分。

      推薦大家閱讀黃國珍先生《閱讀素養》「在問題與答案之間」(P151頁),他舉自身求學的經驗,提到自己向來自豪的藝術史能力,卻被教授的一句話:「你是一個很好的畫家,卻不是藝術家,你熟知藝術史與理論,但是屬於你自己的感受與重點是什麼?」深深重擊。引用國珍老師這篇文章的最後:「所以,閱讀素養教育不是給予答案,或要孩子讀完後去記得內容;培養孩子讀完之後開展探究,透過文本對話發掘自己獨有的想法,這樣主動追求答案的態度和能力,才是我們應該認真期待的。」

      北歐的教育中,分組探究與合作精神,特別被看重,這也是我們需要繼續深根在臺灣教育中的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與探究,是我們前行的目標。

(3)「專業與跨領域」

      聽完赫爾辛基大學師資培育簡報後,深深為芬蘭的教育專業所震懾。因為芬蘭的教師身分等同於律師和醫生般的受人尊重。五年的師資培育中,三年大學、兩年碩士,修習300個的學分,一個學分27小時。初等教育主修教育,副修學校課程,及一至二門的副修科目,而學科教師主修一個科目,副修一至二門科目。 老師除了有嚴格的教育專業訓練外,在培訓時已經有了跨領域的基礎了,怪不得能夠在目前的新核心課綱中講求跨領域。

     教師在師資培育時,非常講究研究精神,基本上論文都是以教學精進為研究的方向。因此專業成長不在話下。也因此能夠得到社會、家長的信賴與尊重。教師的專業被肯定,教師自己本身也要付出專業研究的精神,跨領域的合作,創造三贏的局面。如何成為學習型教師是所有老師應該有的體認與精神。

(4)「家庭教育」

      最後我認為芬蘭教育最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家庭教育」,因為家長們都不加班,回家後就陪小孩,假日更是到博物館、美術館或圖書館,最常去騎腳踏車親近大自然,陪伴小孩。這點也可以從北歐人用餐通常要花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可以發現。家長也必須要負起責任,多撥時間陪伴孩子,讓閱讀、美學、探究等精神,能夠從小就深植在孩子身上。家長也信任老師、學校,不選擇明星高中,自由發展,教育自然成功。

     芬蘭的美感及設計教育為何如此成功,我覺得主要也是在家庭教育從小紮根。家長最常帶孩子去參觀的不是博物館、圖書館就是美術館,要不然就是親近大自然。學校教育不僅著重學科,也重視工藝手作課,你能想像縫紉機在各中小學都是必備的設備,每個孩子都一定會生活技能嗎?赫爾辛基整個都市的氛圍就是一個美的饗宴,想當然爾,芬蘭人的美感與設計感是渾然天成。

(六)結語-成為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學習型教師

      芬蘭的中小學、高中圖書館都非常簡單,但是大學、市級和公共圖書館的設計,都是以人為本,吸引人能夠終身學習的方向前進。其實臺灣的圖書館的硬體設備和芬蘭不相上下,但芬蘭在閱讀教育上的跨領域融入及數位閱讀、數位素樣上的重視,是我們可以繼續觀察與學習的。

      雖然芬蘭經驗無法複製,但我們絕對可以學習。

      這次北歐之行,我覺得最興趣盎然的部分,不僅是沿途的所見所聞,與當地師生的交流以及團員的溝通分享。而是我運用了KWLQ進行探究與思考,KWL是個學習策略,但教孩子時我加入了H(How Can I Learn More ),這次認識東華大學附設小學的賴榮興老師,他推薦了KWLQ法,運用Q(Questions)用提問來進行 更深入的探究。

      也因此,從北歐回來的我,開始像著了迷似的,開始搜尋與閱讀各類與芬蘭有關的書籍及網路訊息,藉以解決心中的疑惑。探究學習帶給人的自主學習的動機,威力之強大,是我親身經驗,希望有機會能將這段學習歷程也能架構成鷹架遷移到學生身上。很喜歡教育大師歐用生教授在《課程語錄》中提到教師是學習的專家,學習始於驚奇,學習始於問號,朝向驚嘆號和更多的問號,讓我們成為學習型的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好奇、一起發問、一起學習吧!我們與芬蘭的距離看似遠,但其實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初衷卻是很近的啊!

參考文獻

書籍期刊類 吳祥輝,2006,《芬蘭驚艷: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的故事》,台北遠流

蕭富元等,2008,《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台北親子天下

Story a.,2013,《芬蘭尋寶記》,台北三采

陳雅慧,2015,〈借鏡芬蘭 翻轉公校〉,《親子天下月刊》(73):120-129

黃國珍,2019,《閱讀素養》,台北親子天下

歐用生,2019,《課程語錄》,台北五南書局

網站影片

公共電視新聞網,20190102,〈芬蘭百年國慶週 首都新央圖正式啟用〉採訪報導。網址: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18221 一条,20190318,〈全球最顛覆的圖書館〉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f6sKYGn3c

臉書版主:陳巧茵(芬蘭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科技總監 & 親子教育專欄作家)

臉書臉書版主:石進益Davis Hung (小益的布拉格廣場版主,GHF教育創新學人獎,芬蘭觀課一個月紀錄)

附上有趣的埃斯波賓果遊戲

附件:全文PDF

回頁首

「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的 緣起和現況


曾品方, 葉宜娟

      學校圖書館指的是設立於高中職、國中小的圖書館,以全校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各種資訊資源以推動閱讀、支援教學、引導學習,並實施資訊素養教育之圖書館。為發展學校圖書館事業,世界各地皆有相關的組織或團體,通常是定期舉辦研討會或論壇交流新知,而「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即是以促進華語世界的學校圖書館互動學習為目標。今年(2023年)7月的第十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於澳門舉行,本文分別就論壇緣起、論壇主題、參訪圖書館以及綜合心得,依序為文說明。

      學校圖書館指的是設立於高中職、國中小的圖書館,以全校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各種資訊資源以推動閱讀、支援教學、引導學習,並實施資訊素養教育之圖書館。為發展學校圖書館事業,世界各地皆有相關的組織或團體,通常是定期舉辦研討會或論壇交流新知,而「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即是以促進華語世界的學校圖書館互動學習為目標。今年(2023年)7月的第十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於澳門舉行,本文分別就論壇緣起、論壇主題、參訪圖書館以及綜合心得,依序為文說明。

一、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的緣起與現況

      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通常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聯盟籌劃,該聯盟於2010年12月由江蘇省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專業委員會、臺灣學校圖書館館員學會、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馬來西亞多元文教交流會等中小學圖書館學術團體,共同發起組成跨地區、跨國界的民間團體聯盟。自2010年成立聯盟以來,閱讀教育日益受到各界重視,聯盟的成員已不限於K-12的學校圖書館,也涵蓋了各地推動兒童或青少年閱讀的團體,例如:福建省讀書援助協會、《閱讀夢飛翔》文化關懷慈善基金、香港陳一心家族基金會、寧波市閱讀學會等。

      以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聯盟為主力的論壇,第一於2008年在江蘇常州舉辦之後,隨著聯盟成員的擴增,每一屆論壇交流的範疇日益茁壯,討論的議題也不斷地與時俱進。我國自第一屆起即積極參與該論壇,更在2019年承辦第八屆論壇,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行,而第九屆2021年正值COID-19疫情嚴峻,仍然由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辧理線上論壇,至今2023年於澳門舉行第十屆,有近百位人員參與實體論壇。整體而言,聯盟和論壇都在穩定中持續追求發展。

二、第十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的主題

      第十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於2023年7月22日至24日在澳門大學圖書館舉辦,主辦機構是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聯盟。以「閱讀推廣發展」為大會主題,其子題包括了(1)學校親子閱讀推廣、(2)如何應用資訊科技於閱讀推廣中、(3)如何發展讀者群、(4)學校中的資訊素養發展及推廣、(5)學校圖書館與學生素養、(6)圖書館及閱讀推廣課程的發展。

      來自於臺灣、澳門、香港、湖南、浙江、四川、上海、日本等地近百位的圖書館相關從業人員,大家齊聚在澳門,總計發表論文25篇,其中臺灣有9篇,由臺灣師範大學、海洋大學、臺北市景美高中、臺北市萬興國小的團隊投稿,分別就圖書館管理系統、閱讀能力診斷評量、遠距教學、深度討論法、Podcast閱讀理解、SDGs永續閱讀、書目療法、教師閱讀社群、經典閱讀共9種主題,提出實證研究或是教學設計,呈現出我國在學校圖書館事業的研究和實務量能,同時也學習不同團體的成果,獲益良多。

 

 

臺灣學校圖書館館員學會與會人員論壇開幕式
引言人與筆者()現場與會人員認真聆聽及交流

 

三、參訪圖書館

      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除了有多篇論文發表之外,每一屆均安排當地圖書館的參訪。此次參訪的圖書館是澳門大學圖書館、石排灣公共圖書館、鏡平小學圖書館,無論是空間、館藏、服務,皆各有特色。

      澳門大學圖書館全名為「伍宜孫圖書館」,於2014年落成,整體建築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外觀是西洋式的柱廊和水池造景,內部則是挑高自然採光的中庭大堂,而位於五樓的懸空圓形展廳與一樓的方形中庭大堂,象徵「天圓地方」的中式概念。二樓設有空中花園的自由閱讀區,可在灑滿陽光下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

伍宜孫圖書館二樓空中花園
內部挑高的空間設有三座朗讀亭

      伍宜孫圖書館是澳門最大的圖書館,約有73萬冊紙本圖書、6仟種期刊、260個資料庫、60萬冊電子書等館藏。其中包括珍貴的2萬多冊善本書,例如澳門歷史文件、汪精衛家族藏書等,都是研究歷史、探究澳門發展的珍貴史料。除了豐富的館藏之外,也致力於推動閱讀,例如「朗讀亭」的設計,提供學生朗讀錄音、製作音檔上傳比賽平台,鼓勵不同口音的同學們,口說表達展現自信,結合網路傳播,歷年來廣受好評。

      石排灣圖書館隸屬於「澳門公共圖書館」體系,於2019年起開館服務,全館總面積2,074平方公尺,閱覽座位300多個,館藏量約為圖書6萬冊、報紙90多種、期刊200多種、影音資料6仟多件,並設有桌遊及體感遊戲。該館提供跨館借閱服務,民眾可於任一館借閱全澳門公共圖書館體系的館藏,也與學校圖書館、機關團體合作,提供最高借閱額度2佰冊,借期可達2個月,以支援中小學的閱讀教育,以及推廣全民閱讀。

石排灣圖書館入口處通透明亮且舒適的閱覽空間
自助設備服務站兒童閱覽區

      在空間設計上,除了有報刊區、閱覽區、自修區、兒童閱覽區、影音資料區之外,亦設置多功能室、團體討論室、親子互動區、自助設備服務站、育嬰室等友善自助的環境,服務各年齡層的讀者。整體空間通透明亮,各區域功能鮮明,標示系統在一致性之外,又有各自的設計感。兒童閱覽區的色彩繽紛,多元造型的設施,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之下,充滿活潑的氣息。

      鏡平小學圖書館有7萬冊圖書,面積700平方公尺,座位100席,館內有主題書展區、書庫區、故事表演區、電腦區、閱覽區、教師資源區、多功能教室等,館內書架設備,考量學生身高差異,提供低、中、高不同高度的書架,整體色彩柔和,氛圍溫馨。館藏先依大類區分,再依櫃號排架,之後依出版社集中典藏,由家長志工或學生志工負責上架圖書,整體館藏井然有序,但並無索書號,圖書館管理系統以櫃號、登錄號作為管理的機制。

服務台不同高度、色彩的書架
                       故事表演區閱讀教室

 

      圖書館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推廣活動,例如節慶閱讀、學科閱讀等,並且有閱讀課、圖書館利用教育等課程,教授閱讀理解策略、圖書資料查詢方法等,同時也支援學生各科的作業,尤其是三年級以上,學生可自行到圖書館登記使用電腦,以完成作業。參訪之時,專業館員親切又熱忱,逐一講解各項服務、管理的機制等,當看到架上多數都是繁體中文的書籍,熟悉的出版社逐一排開,備感親切。

四、綜合心得

      此次參與第十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的臺灣團,雖然只有10位成員,但發表了9篇論文,是總論文量的三成六,可見我國學校圖書館事業的研究或實務,具備相當水準的成果,令人鼓舞。然而,參與的機構和人數的多元性較不足,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同道踴躍投稿,一起參與論壇活動,學習新知,開拓視野。

附件:全文PDF

回頁首